冯氏族史

    第十八章:冯氏族史

    汉俚历来不通婚,冯宝毕竟是北燕后裔,还是高凉郡太守,年轻有为,冼英不知冯宝是否真的愿意娶她。

    冼英对外界传言太守冯宝是北燕后裔之事,略知一二,却不是很清楚,于是问:

    “听说,冯氏乃北燕后裔?北燕国破后,你们怎么来了岭南?”

    冯宝被冼英问起这些家事,一时间又有些沉默。

    冼英赶紧道:“你若不方便,无须理会我的问题,我就是随口一问。”

    “也没什么,都是祖辈过去的事了。”

    冯宝也把他们怎样来岭南的事,毫无保留的告诉冼英。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

    当年的北燕,南临渤海,北接内蒙。

    那里被誉为世间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

    冯宝的祖先冯跋、冯弘、冯素佛被前燕慕容皇帝猜忌,把冯氏众兄弟追杀至大黑山。

    大黑山原始次生林密布、异石奇峰、沟壑万千,最高峰还常年积雪,被誉为绿色明珠。

    大黑山之北是内蒙古的敖汉旗,如果没有这座山作屏障,北边的科尔沁沙地就会把北燕一带全部吞噬。

    而冯氏众兄弟被前燕慕容皇帝追杀至大黑山。

    都说绝处能逢生,这座大黑山成了冯氏兄弟的避难所。

    很快,冯氏兄弟在此休养生息,便杀了个回马枪,灭了前燕慕容皇帝,冯氏大哥冯跋取而代之。

    大黑山既是冯氏族人的避难所,也是登基称帝的龙兴之地。

    冯跋称帝后,重视农桑,轻赋薄税,停兵停战,和睦邻邦,在他执政二十二年间,国富民强,百姓安居。

    北燕太祖冯跋在位时,其弟冯弘被封骠骑大将军,冯跋死后,冯弘杀死太子冯冀自立为帝,改号太兴。

    冯弘为稳固皇权,将公主嫁给北魏皇帝拓跋焘联姻,拓跋焘也是极宠爱这位美丽的公主,封其为左昭仪。

    但联姻,宠幸,并未能消弭拓跋焘要扩大版图的野心。

    因冯弘不肯屈附北魏,与北魏交恶,北魏皇帝拓跋焘大举进攻北燕,虽有高句丽数万兵相助,北燕还是连连失利。

    冯弘有好几个儿子,长子冯崇、次子冯朗、三子冯貊皆已投靠了北魏。

    冯弘见三子已投靠北魏,为了保存血脉,冯弘命四子冯业带三百人,走海路南下投宋。

    冯弘于同年焚宫,逼迫所有北燕子民东迁高句丽,难民队伍长达百里。

    曾经显赫一时的北燕,风云幻变,不到百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冯业奉父命,带着三百人,在惊涛骇浪中渡海至南下投宋。

    南宋皇帝即封冯业为怀化候,授新会太守,后升迁罗州刺史,此乃岭南冯氏之始。

    冯业为官清廉,传子冯士刿,冯士刿后来也继任罗州刺史,执政多年,乃冯氏入岭南第二代。

    第三代就是冯宝之父冯融,也继任罗州刺史,三世为守牧。

    冯融为官清正,受到当地百姓爱戴。

    沧海桑田,时间如白驹过隙,曾经的北燕早已回不去了,冯业的后代也在岭南安居乐业。

    第四代冯宝乃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出生在罗州,生于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三月初三。

    冯融看着眉清目秀的儿子,视为心肝宝贝,故而取名冯宝。

    冯宝自小勤奋好学,饱读儒家经典著作,广受孔孟礼教影响,养成了谦恭有礼的君子品行。

    年轻时就送到太康读书,交游广阔。二十七岁就被梁武帝委任高凉郡太守。

    冯宝甫到高凉郡上任,立即满怀壮志地令差役通知各部首领到太守府议事。

    但参会者却寥寥无几,连冼大首领也没来,会议只好作罢。

    转眼间就到了夏收季节,冯宝老早就命仓储官计算出各部落应征的官粮数字,告知各部落首领,规定各部落的缴纳日期。

    可是到了缴纳日期日,并不见有人来交纳粮食。

    这时,冯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朝廷政令在这里贯彻不下去,郡守的指令也无法执行,他在这里没有任何威信。

    于是才和冯忠骑马微服私访,打算亲自查看摸底高凉郡下面俚族的情况。

    冯宝将他们家族历史一五一十毫无保留的告诉冼英。

    冼英认真听着,知道冯宝在高凉郡政令不通,自己这个大首领也难辞其咎。

    “其实,我们不听太守指令去议会,并非针对太守本人,是对朝廷仍然有怨气。”

    冼英对冯宝道,而后看着那些战争遗迹,叹口气道:

    “这里每一寸土地,几乎染有俚民的鲜血,我们的亲人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俚民的日子,有些都揭不开锅。”

    顿了顿,冼英继续道:“幸好大人体察民情,为俚民申请减赋。”

    冯宝略为担忧道,“如今说谢,还为时过早,尚不知朝廷是否恩准呢。”

    “大人是高凉郡父母官,定会给我们俚族带来幸运的。”冼英自信道,“若朝廷真能减税一年,我以后定会严令各部首领,按时缴纳官粮。”

    “好,若得大首领襄助,冯宝在这里谢过了。”

    两人心意相通,心里毫无隔阂,相视而笑。

    冼英那日在荔枝林听冯忠所言,冯宝应该是很敬重北魏那位冯太后,世间上只有北魏冯太后能入冯宝的眼。

    虽然冯太后早已作古,还是冯宝的亲姑奶奶,但冼英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对了,北魏朝那位风华绝世的冯太后,真的是你的姑奶奶?”

    “是的,她是祖伯公冯朗之女。入北魏后宫得到姑母冯左昭仪照顾,得了些方便,也是她聪明机敏,成为北魏太后,成就了千古贤后之美名。”

    冯宝说起这位姑奶奶,脸上充满敬慕与骄傲,也滔滔不绝的说起姑奶奶冯太后……

    当年冯弘有三子投靠了北魏,其中一子冯朗,娶妻王氏,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冯熙,女儿冯倾城——后来的冯太后。

    冯朗投靠北魏,被北魏皇帝拓跋焘封为辽西王,后来拓跋焘还是猜忌冯氏,对曾为北燕王子的辽西王冯朗忌惮,且他觊觎冯朗之妻的美色,找了个名目诛杀冯朗。

    没想到冯朗的王妃也随冯朗自刎身亡。

    冯氏惨遭家变,冯朗之女冯倾城入宫为奴,幸得姑姑冯左昭仪的照顾,认其为义女,保存了性命。

    冯倾城当真是倾国倾城,举世无双,在姑姑冯左昭仪的庇护下,冯倾城逆风翻盘,十一岁被皇帝拓跋濬封为贵人,十四岁成功手铸金人,被视为吉祥之兆,于是被册封为文明皇后。

    冯皇后被册封两个月,文成皇帝与李氏所生的儿子,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

    北魏太祖拓跋珪学习汉武帝赐死勾弋夫人的旧例,凡后妃所生之子册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

    李氏被赐死后,冯皇后便当起了抚育之责,将拓跋弘视如己出,竭尽慈爱,连文成皇帝也深感快慰。

    贵为皇后的冯倾城,深深地理解文成皇帝为国操劳的艰辛,尽力地为他排解各种烦闷与不快,特别是生活上给他以温存体贴。

    每次文成帝出征,巡幸归来,冯皇后都以百般的柔情化解皇帝的一路风尘。

    在冯皇后身边,文成帝仿佛忘却了朝廷上大臣的争斗,忘却了柔然、南宋与南北的威胁。

    冯皇后与文成皇帝拓跋濬的恩爱情深,传为天下佳话。然而,天公却不作美,皇帝皇后偕鸳效鸯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被誉为“真正君子”的文成皇帝拓跋濬英年早逝,崩于平城皇宫的太华殿,年仅二十五岁。

    丧夫之哀,令冯皇后痛不欲生,连日以泪洗面,呜咽不止,既为丈夫离她早去而悲伤,更为自己的命途多舛而哀痛。

    三日后,按照北魏的旧俗制度,焚烧文成皇帝生前的御衣器物,谓之“烧三”,朝中百官及后宫妃嫔都一起亲临现场哭泣哀吊。

    当大火燃起,悲哀不已的冯后突然身不由己地高声悲叫着,扑向熊熊燃烧的大火,要追随皇帝而去。

    周围的人都被她的举动惊呆了,当大家回过神来,急忙冲上去从烈火中救出冯后,幸亏及时,冯后才没被烧死,但烟熏火烤,她早已不省人事。

    过了很久,冯后终于慢慢地睁开眼睛醒来,所有人才松了口气。

    冯后幽幽醒来,突然对生死之事顿悟了,自己生来如此坎坷多难,或许正是冥冥之中神灵的安排,既然如此,何不咬咬牙挺过去。

    想至此,冯后就像换了个人,悲伤的双眸透出了一股坚毅的光芒。

    太子拓跋弘即位,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贪权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将军乙浑欺凌这孤儿寡母,阴谋篡位,北魏政权又陷入动荡中。

    冯太后聪明睿智,识破乙浑图谋,胸有成竹地秘密部署,智擒乙浑,扭转乾坤,稳定朝局。

    冯太后才识博学,果敢善断,在北魏鲜卑皇朝中出类拔萃,顺理成章成为执政北魏的冯太后,并宣布临朝听政。

    冯太后历经国破家亡,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女,成为仇家的皇太后,执政北魏的朝政,可见其是位内心坚韧、深谋远虑的女政治家,而她的一生也充满传奇曲折。

    冯太后先后两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她执政期间,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还废除了皇家子立储君而诛母的恶俗,令后宫一片赞誉之声。

    施行了官员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还大力起用汉官,被后世史家称为“太和改制”,这些改革对后世皇朝影响深远。

    冯太后为了纪念先祖北燕,建造了一座木塔,起名“思燕佛图”。

    她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千古贤后,被后世称颂。

    作家的话

新书推荐: 星叙月杳 军区首席预备学员 女侠请饶妖命 御妖引 我在洛京开花铺 被魔王伺候的日子[西幻] 探案?不急,来一口(美食) 穿在三国装神棍 错绑金手指后赢麻了 七零之剩女决定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