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明珠的长子纳兰揆叙也在犹豫中。

    毕竟明珠一直以来都是大千岁党,虽然自康熙二十七年之后,不再受到皇上重用,但是私下里,他还是跟大千岁来往最多。

    但大千岁是个实打实的武人,纳兰揆叙自己却是个实打实的文人。

    再者,一家子父子俩都跑去支持大千岁,未免太过惹眼。

    故而,纳兰揆叙没打算跟哪个皇子走得特别近,更别说明珠和大千岁的敌人太子了。

    加上他娶的是和硕柔嘉公主的女儿耿氏,耿氏因母亲之故,跟宫内关系亲厚,更有资格唤皇上一句舅舅,故而仕途这方面也并不发愁。

    虽说有八福晋的额娘是耿氏额娘的妹妹这一层关系,八福晋和耿氏关系不错,纳兰揆叙自己也跟八贝勒来往较多,但对外都是当寻常亲戚走动。

    这回八福晋忽然有孕,夫妻俩沾了太子喜气的传闻一出,一直没有生育的妻子耿氏当即就催促起来。

    耿氏隔三岔五就进宫去,眼瞧着八福晋面色愈发好,又听了几户人家的媳妇遇喜,打听过得知男人在帮着太子做事,当即觉得一定是纳兰揆叙没有沾到太子的喜气,才导致自己没能遇喜!

    纳兰揆叙与妻子感情甚笃,成婚数载房中并无妾侍,无论他意在何处,妻子都未曾加以干涉,更是将府里料理得极好,让他从来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的情况下,揆叙哪能舍得拒绝妻子的要求?

    然而到了这个份上,人人都借着沾喜气的由头去投奔太子,就算他嘴上再怎么解释自己真的是去沾喜气的,谁信?

    他虽然不才,但也自幼先后受教于吴兆骞、唐孙华,如今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他不信太子肯轻易放他走。

    揆叙想来想去,仍然对现在的时局不大清楚。

    要知道自打前些日子起,皇上的几位千岁们就忽然间不大对劲儿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先是太子复宠,插手军务,后是大千岁忽然对自己阿玛不理不睬,转头一心一意帮着太子,揆叙自认消息灵通,这会儿也着实辨别不了消息真假。

    耿氏心里知道他的纠结,但也劝他宽心,哪里就有他想的那么多了?

    太子跟他合不合得来还两说呢?

    别人还罢了,揆叙一向得舅舅赏识,要是朝中真有什么不好,及时抽身而退,倒也连累不了什么。

    得了妻子安慰,揆叙当即打起精神来,去找太子蹭喜气了。

    头一日,无事发生。投去太子那儿的人不少,筛选也得有个过程。

    头一月,耿氏还没怀孕,揆叙开始理解太子的一些举动,发现这人也不是外头传闻的那么倨傲暴戾。

    第二个月,没有怀孕的耿氏开始嘀咕,是不是太子的福气都给人蹭走了啊,揆叙去迟了?

    纳兰揆叙则为了跟随太子一事,和明珠大吵一架。

    第三个月,耿氏隔几日进宫蹭喜气,按着陈大夫教的那些东西保养身子,算着日子同房,终于遇喜,正要欢天喜地地去寻夫君告知这个好消息时,发现揆叙不在家中。

    侍女:“二爷这几日早出晚归,倒有大半时日都在太子跟前儿呢!”

    *

    太子借此机会很得了几个得力助手,处理起政务来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茶杯也不每日一换了,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等他回想起来自己有好些日子没给康熙问安时,康熙询问的信件已经送回来了。

    是的,自打那次瑚图里胡言乱语之后,康熙隔日便出巡京畿,中途为着太子妃有孕回来过一次,没待多久又走了,这回去的不是北边,也不是南巡,而是去了沿海的几个地方。

    太子起先羡慕得不行,汗阿玛出巡,十次里头有七次都不带他,被人都能跟着出去游山玩水,就他被留下监国。

    要是顺利也就罢了,偏偏手底下好使的人不多,太子给康熙写信,十之八九都在埋怨为什么不带他一起?

    这次大不一样了,得了这么多人投诚,帮着处理政务,他忽然觉得留在京城也挺好。

    给康熙写的信,慢慢地就给落下了。

    信起先送到了毓庆宫,楚鸢拿过来的,看着太子阿玛忙,干脆打开准备念给他听。

    【早就好奇这父子俩还能肉麻到什么地步,今天终于能亲眼看到了!】

    太子嘴角微扬,要不是怕瑚图里再把他和谁凑成一对儿,他非得把老四叫过来听一听。

    他能改得了起居注,他还能把汗阿玛和他通过的信件全都烧了不成?

    拆了信一瞧,楚鸢看到康熙打头写道:想必你并不想念阿玛,否则为何不来信问……

    楚鸢一边念,一边心中感慨。

    【看这幽怨的语气,微微责怪但是又不忍心真的责问,只好欲说还休……真是浓浓一股寡妇带娃的感觉……】

    正在埋头批改折子的太子猛然抬头,这又是什么新词儿!?

    寡妇带娃?

    难道是指他和汗阿玛?

    上回瑚图里说的那些他可是还记得的,后世人怎么就这么喜欢胡乱编排?

    可是细细想来,似乎也有点道理?汗阿玛对他着实看护得紧,到现在都不愿意放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活像没了男人的......

    太子心一跳,连忙把这个年头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担心她再说点别的奇怪事情,太子朝着女儿招手:“罢了,揆叙今儿应该也快到了,你去找他说话吧,这信阿玛自己看就是了。”

    楚鸢当然不肯,把信递给太子,自己在一边坐下:“还是我和阿玛一起看吧!”

    然而一封信看到后面,康熙除了开头阴阳怪气一句,后面就只是问候身体和宫里的人,写了一些外面的所见所闻,以及稍稍期许了一下以后和太子一起去那儿玩,再没别的了。

    【失望,还以为能看到康熙思念太子,叫太子送去他穿过的衣服自己穿上呢!】

    【或者毓庆宫不是做了多余的桃干,太子阿玛怎么不说给康熙送一点啊?上次送过去他不是特别高兴吗?】

    【还有什么?送鸡蛋?虽然大概率会被压碎,还要康熙再写信回来安慰就是了。】

    【或者自制小刀?虽然坑坑洼洼质量不太行,康熙用一下刀刃就掉了……最后还是康熙找人修补好了哈哈哈哈哈!】

    【什么怕老父亲吃不上新鲜水果蔬菜,所以千里迢迢送上贡品樱桃啊,时令瓜果呀!】

    再一次被亲女儿揭了老底的太子:......

    老四删起居注好像也没什么用处?

    这些事情后世人怎么也全都知道?

    太子借故把女儿送出去,自己回身折返回来写回信。

    写着写着,他出了神,五年前送去的桃干汗阿玛好像确实高兴,要不这次再送点儿?

    时令的瓜果蔬菜倒是不必,外头自然有的,只是不知道汗阿玛吃不吃得惯?

    这会儿沿海一带气候不错,但也不知道汗阿玛身体如何,是不是得再送些丸药太医过去?

    上回的自制小刀的确不好,这次可以送自己做着玩儿的印章,汗阿玛应当喜欢。

    自己的衣服……

    太子面色一僵,衣服还是算了,送几块自己用过的玉饰过去为好。

    正想着,方才出去的楚鸢捏着鼻子,带着满身的腥臭味回来了。

    “阿玛,您快些回毓庆宫去看啊,玛法给您寄来的几箱子海虾海蟹都坏了!”

    楚鸢失落至极。

    她原本还想着蹭一口海鲜吃,谁知道这会儿的交通工具落后,虽然海鲜早就拿冰块冻了,一路送过来也都细心护着,但还是放坏了。

    虽然放坏了,但那也是康熙的一片心意,因此如今主事的李侧福晋不敢擅作主张,让人来找太子。

    而太子不慌不忙,先回去信上又添了几笔才走。

    楚鸢凑过去一看,他写的是这次海鲜送回来还是坏了,想必是路途遥远之故,他没吃到很遗憾,真想有时间陪着阿玛一起去吃呀!

    楚鸢摸摸胳膊:......这父子俩真够肉麻的。

    把这身满是海鲜臭味的衣服换下,楚鸢带着库房找出来的地球仪去了偏殿。

    里面纳兰揆叙正在和九阿哥对着一本书研究。

    那是楚鸢本来准备让九阿哥去海外找的几本书,九阿哥把她给的名字翻译成洋文,就觉得眼熟,然后在宫里找啊找,最后发现康熙的书房里就有。

    只是找到的书都是比较专业的,比如牛顿的《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些,不光楚鸢看不懂,九阿哥看不懂,博览群书的纳兰揆叙也看不懂。

    虽然看不懂,但他们都觉得里面有的东西有道理,并且准备研究研究。

    楚鸢觉得他们是在浪费时间,这里面有好多数学公式,不是精于此道的人,估计要从头学起,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倒不如学点别的。

    所以她搬来了毓庆宫库房里的地球仪。

    纳兰揆叙这个名字,对于后世人来说不怎么出名,但是他是明珠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纳兰容若的弟弟。

    纳兰容若和清初文人顾贞观交好,顾贞观又有个好友叫吴兆骞,这人是纳兰揆叙的老师。

    总之,围绕着纳兰容若,顾贞观,吴兆骞甚至纳兰揆叙这些人的好友,在如今的文坛上都负有盛名,属于清流中的清流,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楚鸢最难以置信的就是,身为一个接受儒家教育的古代文人,纳兰揆叙居然相信地球是圆的!

    纳兰揆叙翻书翻得头痛,起来一边活动筋骨一边提醒:“郡主,您别忘了我也是满人呐!”

    这倒也是。

    据楚鸢自己观察,大部分满人对汉文化的态度都很极端,一部分觉得汉文化在啰唆些什么?都是垃圾,我们满洲最厉害!一部分觉得汉文化好厉害,我们满人好垃圾!

    ……

    但满人推崇汉文化和汉人推崇汉文化还是不一样的。

    满人就是学过来用,并不会真的将其当成信仰,同时也不会忽略了自己的骑射,一面是皇上还在提醒要练习国语骑射,一面是汉人自己也说,文武双全。

    汉人就不一样了,大约是受了儒家文化影响过多,有些人轻易听不得对自己先祖先师的驳斥言论。

    而地球是个圆的,恰好就拨动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

    楚鸢感觉自己似乎发现了清朝故步自封的原因之一。

    就是清朝内部矛盾重重。

    本来满人对中原归属感就不强,想着大不了回关外,又怎么能真的沉下心来好好治理发展国家?

    而满汉之间隔着的血海深仇,观念的不同,也让两者很难融合,和平共处。

    就算等到有远见的皇帝费尽心思把两族融合起来,也早就落后世界了,更何况后来的皇帝没有这个心思。

    最后的结果就是满人摆烂,能享受多久享受多久,汉人也在时时刻刻想着恢复旧河山,具体参照乾隆末期开始的一系列农民起义。

    从古来封建王朝,胜者为王,开始享受数百年的安乐来看,满人的想法似乎没毛病,而无故低了满人一头的汉人想要迎回正统,听起来也是师出有名。

    两方都没错。

    但时机不对,谁让他们碰到了国外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别的国家疯狂抢占殖民地,搜刮敛财,积累资本的时候,大清陷入了内战。

    别的国家积累完毕,饿狼般的眼睛盯上这个垂涎已久的东方大国,遍地都是黄金的天朝上国的时候,恰好是大清立国两百余年,本就是王朝末期,还偏偏被被内乱拖拽得奄奄一息。

    回到现在,楚鸢陷入沉思,国家强盛,但内部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怎么办?

    自然是把矛盾从内部转移到外部。

    把窝里斗的精力放在抵御外敌上,岂不是两全其美?

新书推荐: 〈甄嬛傳〉寧德妃 海边埋葬着谁[悬疑] 五年天灾,三年高数 牡亦手札 当女配的心声暴露后(快穿) 救赎反派夫君失败后(双重生) 还是得先救英夫人 狩猎悖论 炮灰致力于给男主添堵 上上签[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