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猫腻

    “凡有奴籍者,不得参加科举!”

    虽然说的是奴隶之子不能参加科举,没有提到姐妹,但这就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了。

    难道以后乘风参加科举,中了秀才后,别人一问,我姐姐在当丫鬟?

    还有商户之子也不能参加科举,外婆家行商坐贾,就是一个小商户,没办法走科举之路。

    但肖家这种偶尔卖鱼的小摊贩就不能算商户,肖家还是农民之身。

    果然,这句话一说,奶奶一句话不敢说,呆坐在地上。

    就连爷爷也惊出一身冷汗,他之所以不同意,只是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根本没想到会因此牵连乘风科举!

    爷爷怒而起身道:“你这个蠢货,风哥儿差点就被你害了!以后你再背着我做蠢事,我先休了你!”

    这场风波最终以大伯亲自去村长家拒绝结束。村长家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事本就是村长家理亏,死契偏说是活契,这就是坑人!

    没过两天,大伯母就打听到消息,偷偷告诉锦瑟。

    村长家的女儿的确是来找丫鬟的,但不止找了一个。

    凡是村里有十岁女娃的人家都被找过,都开的是一样的条件,十两银子买断,签死契。

    有三家同意,第二天就跟着村长家的女儿去了县里。

    锦瑟觉得有些奇怪,一个小妾,有什么资格决定买人?还是给自己的儿子买贴身丫鬟?现在还买了三个?

    直觉告诉她有猫腻,但她没时间去琢磨,也没功夫去琢磨。

    只是提醒大伯母,下次去县里卖鱼的时候可以找外婆打听打听。

    大伯母点头称是,又别扭地说道:

    “丫头,这次的是多亏你了,要不是你,老大这辈子就毁了!谁家好好的姑娘要去给别人做奴隶?”

    大伯母偶尔会偏心小儿子,但也在正常范围内,对自家两个女儿也是心疼的。

    锦瑟摇头表示那也是她大姐,是她的家人。

    想说起卖鱼,想起那次去卖鱼,锦瑟后来再也不想去了,除非坐牛车。

    但牛车也只到北溪村,南溪村是没有牛车的。

    想要去镇上,最好的还是要自己买头牛,而一头牛至少要八两,好的上了十两。

    为了这个目标,锦瑟一直努力钓鱼,中途还在孙乐平的帮助下,转换了好几个隐蔽又安全的地方。

    上次卖了一两六钱,后来大伯母和自家娘又跑了一趟,合起来也不过三两。

    虽然大人们很高兴,毕竟就这么钓鱼就能赚三两,而且还能继续赚。

    要不是怕被人看见,锦瑟又说钓频繁就没鱼可钓,他们就都去钓鱼了。

    听自家娘说,外婆们已经研究出做豆腐干的办法。

    虽然只是用盐和酱油加上熏烤,但味道独特,又是独家,生意还是极好的。

    豆腐是八文一斤,豆腐干卖的十五文一斤。

    方县虽小,但有钱人还是不少,所以生意很好,至少大舅妈和二舅妈都不用在外面干零工,都跑回家帮忙,有时候还忙不过来。

    最明显的就是,自家再去卖鱼的时候,大舅妈和二舅妈不仅不嫌弃,还一个劲儿追问锦瑟怎么没去。

    既然外婆家没问题了,那她就该琢磨别的方法赚钱了,只钓鱼来钱太慢。

    这天,爷爷和大伯到村广场交了田税,家里剩下不足三百斤大米和一千斤玉米。

    爷爷正商量着哪天将大米全拿去卖了换钱。

    锦瑟犹豫了会儿,她向爷爷询问,能不能暂时不卖,她想试一下,用一斤大米做一个糕点,看看能不能卖?能卖多少?能否更划算?

    自从锦瑟说秀才爹教过她读书后,鲜少有反对她的时候。

    这次也一样,爷爷说反正现在卖米的人多,估计也提不上价来,就暂时推一推。反正一斤大米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得到同意后,锦瑟就请大伯称一斤大米,一斤玉米,分别将它们放入温水浸泡了一晚。

    第二天再用石磨分开磨成米浆和玉米浆。

    “大伯,这米和玉米磨得越细越好!”

    “好,听你的!大伯别的没有,就是力气大!”

    大伯越磨越兴奋,自从知道乘风跟着锦瑟读书后,笑容越来越多,再加上晓梦的事,对锦瑟更是没得说,有求必应。

    “奶奶,可以给我两颗麦芽糖和两个鸡蛋吗?”

    这时候的白糖太昂贵,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只能吃麦芽糖,麦芽糖相对便宜点。

    卖货郎卖一文钱一颗,虽然只有玉米粒那么一颗,好在味道足够甜。

    奶奶看了眼爷爷,起身去拿糖和鸡蛋。

    自从上次被爷爷发了一顿火,奶奶做事小心翼翼起来,就怕被爷爷找到错处休了。

    锦瑟让大伯母将蛋清和蛋黄分离,再一直搅拌蛋白,直到蛋白成泡沫状。

    自家娘烧火烧水,锦瑟将麦芽糖放进碗里,加了一点开水,将它融化。

    等蛋白成了霜,大伯的米浆也好了。

    锦瑟指挥自家娘,将糖水和蛋白霜分两次,分别倒进米浆和玉米浆中搅拌均匀,再盖上盖子让它们静置一个时辰自然发酵。

    锦瑟又让大姐和二姐摘了槲树叶,先将槲叶清洗干净,再用剪刀将前面较硬的梗剪掉不要。

    然后起锅加水,放入槲叶烫一下,捞出槲叶过凉,并控干净水。

    等米浆和玉米浆发酵好了。用四个大海碗,垫满槲叶,再将米浆和玉米浆倒入碗中,水开后上锅蒸一刻钟。

    “三妹,我闻到一股香味,好香啊!”

    在揭开锅盖的那一刻,二姐春心吸了吸鼻子,兴奋道。

    “那就是槲叶的香味,有了它,米糕和玉米糕也会更香。”

    自家娘将米糕和玉米糕端出来放在菜板上。一个反扣,四个大发糕端端正正地立好。

    锦瑟凑过去,发糕上还有槲叶的纹路,轻轻一按,满意地点点头,有弹性。让娘把每份发糕均匀地分成了八份。

    锦瑟用槲叶每样包了两份放好,再用簸箕装上端到桌子上,二姐春心则去叫其他人来尝味道。

    “爷爷,白色的是米糕,黄色的是玉米糕,你们快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提提意见,看能不能卖?”

    家里一共10个人,米糕和玉米糕都有多的。

    “好吃,我从此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

    这是大伯,只会说好吃。

    “软软的,有淡淡的甜味。”

    这是大姐春心,饭做多了,也知道怎么说了。

    乘风和小云帆则是埋头苦干,吃了一块还想吃。

    “娘,我还想吃。”乘风不敢直接去拿,就轻轻扯着大伯母的衣服撒娇。

    “娘,娘,要,也要!”小云帆一股脑将手中的发糕几口吃完,也拉着自家娘的衣服撒娇。

    大伯母把两种掰下来尝了一点,把自己这份递给乘风和云帆。

    “我觉得米糕更好吃,玉米糕吃起来就要差一点,但都好吃。”

    锦瑟补充道:“是不是觉得米糕更软糯香甜,玉米糕的口感要差一些吃起来要粗糙些?”

    “对,就是这个理,读过书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大伯母激动地一拍大腿,附和道。

    “爷爷觉得呢?”

    “老二媳妇,你在县里长大,觉得这糕点怎么样?县里的糕点如何?”

    爷爷没有说自己的想法,反而一针见血,问出关键。

    自家娘之前一直没开口,尝了一口就拿着糕点在看,见爷爷问,才将手中糕点放下,想了想才说道:

    “儿媳仔细回忆了一下,我娘家那条街上是没有这种糕点卖的,不知道其他街道有没有。儿媳虽然没吃过街上卖的糕点,但是见店里摆的,是小块圆圆的,和这个不一样。那个看起来、看起来——”

    “小巧精致,但不是这种软软的,看起来有些硬。”

    “对就是这种感觉!阿锦,你怎么知道?”

    锦瑟笑道:“上次去县里的时候我就注意看了,反正我们一路走去的那条街是没有卖发糕的。我也看见人家卖的糕点,的确长得好看。那种一般是大户人家吃的,我们做普通人的生意就行。”

    锦瑟不知道这发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暂时在这儿她是没发现的,既然如此,那肯定要赚一笔才行。

    还是老天保佑,上辈子摊上两个挑食的宝贝,她被逼着锻炼了一番厨艺,好多食物都是自己做,还是变着花样地做,只有那样烧脑了!

    锦瑟决定了,这辈子说什么也不要下厨了,现在家里有大姐二姐。

    想吃好吃的,那就动嘴教两个姐姐,让她们做给自己吃。

    至于以后?争取找个会做饭的对象?算了,不管了,反正她现在才五岁,还早,还早!

    “爷爷,你看,一斤大米可以做成16块米糕,现在一斤大米40文,一颗麦芽糖一文钱,鸡蛋自家鸡下的,就算本钱一文,总共42文。这米糕哪怕我们卖5文钱一块,16块就是80文,除去本钱也能赚38文。”

    “玉米糕也一样,玉米是15文一斤,本钱就是17文,我们就算卖2文钱一块,也能卖32文,净赚15文。当然,这个卖价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这要去县里问问外公,他们更熟悉这些。”

    “好,那我们这米就不卖了,都做成米糕去卖,能赚多少算多少!”

    “但有个问题,这发糕可以发一晚,但是这发糕最好是当天做当天卖,隔夜了就不好吃了。那样的话家里要有人天天早起蒸发糕,卖的人就要天天跑县城了。”

    说这话时,锦瑟就看向大伯母和自家娘,全家能去卖发糕的,也只有她俩一起去了。

新书推荐: 浮生为梦梦为卿 暗室低徊[刑侦x娱乐圈] 都是你[破镜重圆] 东宫火葬场实录(双重生) 可颂之心 渝欢 我在原始有系统 作为系统,必须敬业[GB] 仙瑞 姣姣海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