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

    国库并不宽裕这就是个事实,这个事实在遭遇一个干实事的皇帝的时候,就会显得他很抠搜,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林易对这些清楚的不能再清楚,身为一个不被打压还被父皇手把手带着教的太子,他致力于为父分忧,除了国事,他还要注意他的怨种弟弟们,预防他们突发奇想的做出什么事,所以对于让他极为省心的妹妹办书院的提议,他是非常赞同的,事实上如果不是他确实没有多少时间,他是真的有想过把农拿过来,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拿了个既是爱好又和农学搭边的茶。

    不过这些事刚好是既花时间又花金钱,想要做好还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最妙的就在于这些弟弟人手一个,要是只有一个人有,那可能会被人羡慕或者同情,这人手一个,只会让他们进行各种攀比,即使教学的是不同的项目,他们也会暗自进行各种攀比的,这是林易的经验之谈。

    但也正是因为清楚农之重要性,所以他把农留了下来,农之一事就是彻彻底底的国家大事,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最忌讳的就是攀比,所以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林宸来,即使她不亲自做,也是要参与其中,放手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一点上,也只有林宸这个低调沉稳,谁也不能轻易动摇她想法的最合适。

    论心智之坚定,就是林易也只佩服他妹,从小到大,从来只有她说服别人,就没有谁让她改变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林宸头疼的原因,嗯嗯,现在好了,有这么一个刚刚毕业,眼里还闪烁着单蠢清澈的光芒的十皇子自己跑了过来自愿要参与进这个最麻烦的农学院的建设。

    本着不坑弟弟的精神,林宸是很认真的劝说他的,可是耐不住这个弟弟自己愿意啊!

    十皇子绝对不会想到他为了名为利而加入了农学院,从此就再没有退出去的可能,谁让他脑子灵活,还没有被社会洗礼,是最好的调教对象,这调教好了,让他为农学事业奉献一辈子也不是难事,这弄好了,凭着他皇子的身份,名留青史也不是什么难事。

    盼着有人来帮忙的林宸认真劝说过一遍之后,就不再劝说,然后就开始和农学院第一任山长商量农学院的各种建设,嗯,她是农学院第一任副山长,这事让紫宸书院的山长郭山长知道了,很是不满的找来,林宸于是又成了紫宸书院的挂名副山长。

    所谓的债多了不愁,反正不管是紫宸书院和农学院哪一个都是她出钱,所有权都是她的,是一个副山长和是两个的副山长,好像也没啥差别,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于是农学院各种农具的研究开发都被紫宸书院接手了。

    对于农具的划分范畴,林宸拉着郭山长聊了半天的天之后,郭山长才恍然大悟的明白,原来纺织机也是农具的一员,什么风车水车就更不用说了,自此紫宸书院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始了各种工具的研发工作,什么利用水利的碾磨作坊,利用水利的造纸厂,利用风力的工具研究差了那么点,毕竟只要有个河,即可以修渠引水,还能干正事,但是风力这东西,纯属看老天爷的心情,除此之外就是看地理位置的选择了。

    这些东西以前不是没有,紫宸书院开办之后,就把沈括《梦溪笔谈》里的东西都一一复刻了出来。

    沈括是郭山长的最喜欢的人之一,这是他自己都承认的,他年少之时把他手里的那本《梦溪笔谈》都要翻的起毛了,再加上其他各朝各代的技术性书籍,实际上想要培养出一个郭山长这样的风流人物,没有丰富的藏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多的书让郭山长学富五车,给他进行科研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前面有忽必烈赏识,后面有摄政王全力支持,总算是学以致用,并研究出了足矣在史书留名的功绩,这对读书人来说绝对是能吹一辈子的,唯一遗憾的就是即使被支持,研究也只能研究那些掌权者支持的,其他的,他钱财有限,唉!

    紫宸书院对郭山长来说绝对是个惊喜,这总算是有冤大头(林宸!!!???)的支持,他那是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折腾一遍,他和他的同好们在紫宸书院简直就是为所欲为,不管研究什么只要说缺钱缺东西了,这金主不问缘由的直接打钱的感觉谁用谁知道,在金钱的攻势下,又有着靠谱的研究人员,那成果自然也是异常喜人,只看他们的学子被工部和兵部争着抢人就知道成果有多喜人,其中与农事相关的工具自然也在其中。

    紫宸书院和还没建的农学院成为兄弟?姐妹?学校已成定局,紫宸书院很自然的就把和农有关的各种工具机械的研究接手了,这对林宸来说就是个意外之喜,以后农学院的研究方向就面向大地就可以了。

    而对于郭山长他们来说,他们接手的是农学院的工具研究,但是得到的是科研经费的再次增长,这妥妥的是双赢。

    在整理皇家藏书阁的藏书的时候 ,林宸发现古人对农事的研究方向很广,甚至有很多专门的书籍记录,像《禾谱》这种大众化的,不过你能想象的到吗?在宋朝的时候就有《橘录》这种培养橘子的,还有《菌谱》,在古代就已经有专门养蘑菇养木耳养银耳的了,除了这些成书成册的,还有很多户部记录的各种典型例子,就连草药的人工栽培都有出书的,看看这些就知道先人们有多厉害了。

    成立一个农学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说其它,就看看华夏那地图就知道农作物的多样性,北方的麦子南方的稻子,还有同样作为主食的小米,这三个绝对是可以开一个学院的那种,而大豆这种百变郎君型的,还有作为补充的高粱绿豆红豆黑豆等等,这个个都是可以单开一个系列的,还好他们最初的目标定的不大,就是找一些种田能手,先用书本的内容以及他们的种田经验一起慢慢来,研究出提高产量的最优方案。

    这找种田能手这事,林宸的打算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让十皇子去户部要人,虽然他在朝中并没有任何官职,但是在大夏皇子的身份还是很好用的,户部尚书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告示盖上户部大印直接就逐级贴了下去。

    有用没用不知道,总归是从朝廷方面让这件事成为一件正事,县令可以直接核实推荐的。

    另一方面,林宸直接让皇庄对此留意,找这种人才不限制身份,只要推荐的是有真材实料的,有赏。

    除了种地的,养殖也是货真价实的属于农的范围之内,华夏一直以来都是小农经济,那就是每个家庭就是一个生态圈,种庄稼、种菜、种棉麻、养各种动物,吃穿都可以在家庭范围之内解决,唯一需要从外部获取的生存必须品可能也就是盐以及各种劳作必须的各种工具,只要不遇到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这种模式可以直接延续到子子孙孙无穷尽。

    林宸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很好,也没有要改变这种模式的意思,因此皇庄的养猪场在进入正轨之后,会低价出售小猪仔给个人,等这些小猪仔被养成之后,如果有人愿意,可以和市价一样收购,绝对很良心了,而皇庄里面养出来的猪绝大部分都被作为军需或直接送到各军,或直接做成腊货,除了一部分被储备起来,大部分最终还是送到各军。

    兵部尚书曾经感叹,他想都没想过在军营里能实现肉类的自由。

    这种猪肉随便吃的生活吸引了多少人去报名参军,没人知道,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即使皇庄大批量的养猪,市面上的猪肉价格依然平稳的很,波动幅度不大。

    这也是很正常的,虽然养猪的人多了,但是各家各户养猪大部分都是用来在年节的时候自己杀来吃的,平时想要添点油水什么的,还是要去买,这些年百姓没遇到什么大的旱灾水灾,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也不在乎偶尔添个肉菜的那点钱,结果就是虽然养猪的增多了,但是肉类的需求也在增长,整体一看,价钱还是那样。

    在养猪成体系之后,林宸就觉得应该养一些别的小动物了,牛作为主要劳动力朝廷都是大力支持的,羊作为有点钱的餐桌之上的常客,那是早就有人去做了,鸡鸭那是一定的,鱼那是需要费点功夫的,兔子这种能额外的得到兔毛和皮毛的高性价比的小动物,不养都对不起漫山遍野的野兔们,可是如何成规模的养殖还是需要研究一下的,百姓之中一定有擅长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找出来,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出来。

    而做这些,是需要土地的,而且是要根据研究的农作物或者小动物的不同,需要各种环境下的土地,甚至为了做对比性的参照研究,还需要大量的需要时刻照看庄稼的人手。

新书推荐: 浅尝辄止 和幼驯染重生回警校后 穿成杨过他姐之度步天下 你好,我是大反派 遇难后被美人鱼赖上了 我靠搭配系统升官发财 赤蝴在册 心仪已久 重生之陌上花开等君来 真癫,给七个顶流当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