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谜影 > 第45章 王牌栏目风华绝代,华视耿妞艰辛淬炼

第45章 王牌栏目风华绝代,华视耿妞艰辛淬炼

    (萧遥)

    冥冥之中,翟雯敏被幸运彩球砸中。鬼使神差般,她北飞帝都搞定了那一次神奇的非正式面试。她第一次面见貌似文艺中男的华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兼甫接手《华国时空》不久的制片人陈梦。经过短短却互怼式沟通,心高气傲不知天高地厚的她,做梦似地入职了华国多少电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国家电视台。

    翟雯敏想过跨界做电视新闻的转型困难,也想过做电视新闻与平面媒体的差异,更想过《华国时空》这档全国电视新闻杂志的头牌地位,所以自己必须上进,不辜负陈梦副主任的厚爱与期待。但是,耿直且高傲的小妞儿没想到,自己做电视新闻的磨合期之久之苦,差一点崩溃。

    说一千道一万,该拉家常侃一侃《华国时空》栏目的“家谱”。它可是华国电视新闻界在1992年革新传媒假大空报道模式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凝聚成那一代电视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并接轨国际同行的创新结晶。

    想当年,峥嵘岁月稠,雄心壮志狂。那一票华视新闻工作者意气风发,对死气沉沉的电视报道八股腔,痛下决心来一顿大刀阔斧地变革。那时候,华国社会上流行一条嘲讽电视台的顺口溜。先讽刺以前的电视难看,“80年代的电视没有办法看, 80年代的记者没啥事情干,大会小会开不完 ......”后奚落电视新闻真操蛋——“新闻没有不真实的,消息没有不及时的,节目没有不优秀的,观众没有不忠实的,访谈没有不全面的,记录没有不生动的,观点没有不新颖的,直播没有不成功的,晚会没有不完美的,大赛没有不激烈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年会没有不热闹的,气氛没有不友好的,参与没有不积极的,表演没有不获奖的......”。可想而知,1992年之前的电视新闻是多么叫观众大失所望,根本没有神马收视率。何况,那年头也不存在收视率概念,反正电视台都是国有单位,不用考虑关涉广告收益的收视率等市场因素,得过且过。

    然而,具有上述先入为主偏见的华国传媒受众,难道都忘记了包括华视在内媒体曾经出现国昙花一现的短短数月?那是1980年代末的上半年,以《华国青年报》和华国国际电台为代表的全国媒体,真真切切当了一回老百姓的喉舌,为民众鼓与呼,赓续四十年前国内媒体界真实报道的优良传统。那一年叱咤风云翻天覆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全国新闻工作者承继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崇高职责,负责报道一切新闻,重新赢得广大民众的无限信任。人们经不住感叹,血脉喷张:啊,终于看到真正的新闻报道!太悲沉。那段黄金般璀璨的传媒日子,原来是回光返照,竟然在一夜之间嘎然而止。传媒界的报道模式,又回到假大空的老路子,对广大受众爱谁谁。毫不理睬,我行我素。不久后,一首异国摇滚歌曲传来华国,传唱大江南北:“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上你的路,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

    时隔数年,筹建不久的华国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拥有生龙活虎的一群媒体人。他们不能眼睁睁瞧着新闻节目依旧奄奄一息,谋划恢复受众喜爱的荣光。这伙新闻人笃定,“不管是彩色电视,还是黑白电视,只要抓住观众就是好电视!”为此,从垃圾时段的早间新闻改革。绞劲脑汁策划晨早新闻栏目,骨干人员殚精竭力夜不成寐。

    为什么从早晨时段动手?这伙思维活跃的电视人不敢拿晚间节目动刀动枪,毕竟晚间时段是华国观众观看电视的黄金时间,而且广告收入丰厚。台领导坚决不同意对晚间节目上下其手,国家电视台可承受不起实验节目失败造成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收入双风险。于是,重播前一晚节目的早间垃圾时段便成了华视革新的电视改革田。

    终于,3月中旬悄悄推出了一个小时的晨早新闻杂志栏目《华国时空》,设置了热点空谈、百姓生活、连线东方等板块。观看并聆听朝气蓬勃的片头画面与配乐,华国观众好像看西洋镜似的,不晓得国家电视台在早上播新闻节目,究竟要卖啥葫芦药。没想到,首日开播,《华国时空》栏目一炮而红,在华国电视界打响,势必笑傲江湖。

    《华国时空》创新,马到成功!虽然栏目笼罩着华国电视台的耀眼光环,但实际上,这个团队在呆板、僵化的体制内最高级电视传媒中力劈华山,开创了一条具备多项体制变革记录的道路。何况,华视新闻评论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壮大进程,就是一部电视媒体人筚路蓝缕的创业史。

    观众只看到《华国时空》一举成名,并不明白团队辛苦付出的汗水。幕后努力,可用一首有名的外国短诗表赞: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

    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

    当初 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坊间,有知情人士评点,这档大型晨间电视节目《华国时空》“野地里生,野地里长”。点穴精准,确实如此。

    初创时,《华国时空》没有一分钱经费,也没有一台电脑。节目开播前,主任孙瑜利向台里借了180000块钱作为启动经费。借钱办节目,在华国电视圈破天荒,在台也是头一遭。这个年轻人组成的新生团队,用《华国时空》节目征服了华国观众。硬生生把早间七八点冷门时段,巨变成黄金时间。从开始《华国时空》广告费是30秒2500块钱,到半年后就暴涨到12500块钱。结果开播一月后,节目团队就用日愈丰盈的广告收入还清了这这笔借款。从此,《华国时空》全部制片费用都来自于财源滚滚的广告费。这个栏目组成员的薪水,让华国电视台的其它员工惟余羡慕嫉妒恨。

    此外,栏目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是华国电视圈第一代“北漂”。栏目组的编辑、记者、摄像,绝大多数都是“三无人员”:无编制、无户口,无住房。20多个员工都挤住在三环内一个招待所的半地下室里,一共八间小房子。麻雀虽小,五脏齐全。机房、办公室、宿舍、厨房、厕所等,都包齐了。开头,《华国时空》栏目组,实施华国媒体界没有的聘用制。聘任制,能者即招。用工能上能下,干不好被被炒鱿鱼。每个人的收入与节目质量挂钩,多劳多得,甭想吃大锅饭。

    尽管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双丰收,《华国时空》栏目组没编制的临时工,仍然被一部分华视正式员工翻白眼。于是,在台里食堂打饭时,这伙激昂的生力军都得单独排队,被人家瞧不起,忒屈辱。

    幸好,华国亿万观众是公正的。谁的电视节目棒,广大观众就捧谁,管你有编没编。从而,《华国时空》栏目组人员成了响当当、行动的华视“名片”,走遍各地飒爽如风。

    不到三年,《华国时空》栏目成长为华国电视杂志节目的王牌,顶呱呱。其中,《热点空谈》板块到第五年独立成章,巅峰期的收视量达到2亿观众,成就全球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傲视国际群雄。

    待在南方一省电台圈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翟雯敏跳槽华视的时候,王牌栏目《华国时空》已经稳健开播近10年,收视长红、广告收入在华国电视圈名列前茅。

    在她之前三年,《京西信报》记者吴铭从燕清大学本科毕业,恰逢华视新闻评论部给各栏目招兵买马。他满腔热情携带在校报上发表的报道前去应聘编导,在第一道关就被刷下来。他忘了面试的题目,只记得招聘现场的大厅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迄今留下模糊的印象是,人家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怏怏而归。最终,他凭着校报文章,打入首都热销报纸《京西信报》,开启媒体职业生涯。

    翟雯敏入职华视的这一年,人才济济的《华国时空》出了“连线东方”等板块茁壮发展之外,还开枝散叶,孵化出一个个现象级电视节目:《实事求是》以第一脱口秀定位亮相周末,《调查传真》《新闻时刻》《脸睇脸》《全球记录》等节目都是这只“母鸡”陆续下的金蛋。这些子节目逐一推出,各自以别具一格的电视形式吸引了国内观众的眼球。每一档节目迅速占领细分的电视新闻市场,收视率上扬。当然,广告“蛋糕”做大了,这些栏目员工的薪水水涨船高,个个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领。尤其,4位《热点空谈》名嘴和1名《实事求是》主持人红得发紫,和娱乐圈一线红星不分伯仲。他们的超高人气,与欧美大牌新闻主播相比不落下风。特别《实事求是》主持人大夏,外人别小瞧他作脱口秀节目,令人意外地忧国忧民,在节目中处处流露狡黠的幽默和锐利的智慧。他正当如日中天,在华国能够“别着一根签字笔,揣着一颗平常心,走遍大江南北,吃香的喝辣的”。

    在《华国时空》系节目里,拳头栏目《热点空谈》最受华国老百姓欢迎。每晚黄金时间,《热点空谈》的片头音乐一响起,至少5000万观众聚精会神观看。这档半个钟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魅力?只因为它以舆论监督为长,监督公权不放松。据悉,《热点空谈》按常规一年应该播出365期,而由于三月份议会召开等特殊情况,每年大约播出340多期。按主管部门规定,批评性报道满打满算也就200期。然而,华视新闻评论部每日接到各种反映问题的来信和电话,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它的摄像机,对准任何滥用权力的公权人士。总之,它的新闻影像最为沉重,在国内电视圈分量至重。

    热点空谈,

    用事实讲话的理念,

    点燃最明亮的传媒火炬。

    一支支记者敢死队出生入死 ,

    掀起——

    舆论监督的风暴,

    一次次  震撼华国大地。

    新闻评论部,高扬理想的旗帜,

    创造了  全国第一个电视深度曝光的模式。

    这一首小诗,点透《热点空谈》栏目的媒体力度,用一段段真实的新闻影像,掀起一股震荡华国的舆论监督风暴。

    说起来,每一期《热点空谈》都有不同的新闻故事。倘若将一年又一年的节目连贯起来,观众便可以看见一幅记录时代变迁焦点问题的全景画轴。

    十年《热点空谈》做下来,有人在节目官网上留言问过栏目组团队一个疑问:老百姓看多了阴暗面,会不会对咱们国家失去信心?

    对此,主持人之一马国柏自信且理智地回答:不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禁止国民知道阴暗面才会让人丧失信心。毕竟,任何社会都有好和坏的不同面,这就需要作为社会瞭望塔的媒体曝光坏东西和暗黑面,给国家和人民发出警报,预防或解决,使国民安居乐业。如果在我国媒体上只看到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一面,这对十几亿人民不公平,因为民众集体被传媒愚弄着总是糟糕的事。

    何况,铁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观众不怕看到我们栏目曝光的阴暗面。在整个1990年代,《热点空谈》是全国最火的节目,特别在缺少关注,更渴望公平正义的小城市和乡村,太多的老百姓把它看成是邻国包青天。一旦遇到不平事而无处投诉并解决的时候,蒙冤者就会给我们《热点空谈》写信、打电话,甚至进京来华视寻求节目组的帮助。

    《京西信报》记者吴铭了解到,《热点空谈》最火的时候,每天都能收到数千封观众求助的来信,收件人的姓名写着四位主持人的名字。在1990年代,《热点空谈》大概80%的舆论监督节目,都来源于遍布华国的观众爆料。那个时期,首都京西市每天有两个地方排着长龙:一是华国电视台北门,申冤的人们急切像《热点空谈》《调查传真》《新闻时刻》等新闻品论部热门栏目组求助。二是做高人民法院大门,喊冤的人们直接求助司法救济。

    等翟雯敏幸运地到华视做事,华国观众在网上仍陆陆续续保持对《热点空谈》等红火栏目及其名嘴们的鼎立支持:《热点空谈》、《调查传真》等节目原本是我们心目中敢说实话的地方,千万不要让老百姓失望。全国老百姓支持各位主持人,民众一直需要新闻监督,违法的公权力需要媒体监督,要想屹立在世界之林的华国更需要媒体监督。只有媒体监督,公权力才不会腐败,才能民富国强。

    不过,老百姓把《热点空谈》等新闻栏目当作包青天的百分百热望,让马国柏等名嘴们感到压力山大。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认为《热点空谈》等节目并不足以解决具体问题,尤其不能干涉司法,特别是具体的司法案子。他们懂得,媒体归根到底行使的只是舆论监督权,并非事无巨地解决具体问题,后续需要由行政乃至司法权切实解决。媒体的基本职责是为国家和社会预警,敲响警钟长鸣。

    华视名嘴们阐明,《热点空谈》节目只能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这是客观事实。不过,对于那些身陷黑暗的老百姓来说,能够得到华视热门新闻节目的关注,或许意味着有希望得到推进后续解决的阳光,让舆论监督公正的光芒照到身边。

    直到今天,华国老百姓如此急切的期盼也没有改变。

    在华国电视圈,有人说《华国时空》栏目像电视界的《南国周末》,来自五湖四海的满怀新闻理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啸聚集。何况,华国电视界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实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时值巅峰的华视新闻评论部节目,犹如深邃夜空中的绚烂烟火,在华国传媒黄金年代尽情绽放。那些新闻节目为观众拍下的电视影像,则是给后世沉淀的黄金记录。

    翟雯敏从没做过电视新闻,一旦进入华视王牌栏目《华国时空》做演播室主持人兼出镜记者,能顺顺当当地度过调适期吗?(未完)

新书推荐: 我*******] 柯学写小说的我靠攻略文豪成为最强 一路有你 【排球!!】这球是非打不可吗?! 【清】皇贵妃又在装深情 我也不想扮猪吃虎啊 流放后她在藏区搞建设 穿成七零炮灰女配 当媒婆劝说离婚后[八零] 野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