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女宦官她权倾朝野 > 第二九章 显允君子(4)

第二九章 显允君子(4)

    北风呼啸,尘埃漫野。不知从何处卷来的枯草,散落一地。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静默无声。沿街屋檐底下挂着几吊风铃,在西风中苦吟挽歌。

    城中百姓皆闭门不出,是城中发生了何事引起恐慌,还是知州下令不允百姓出门呢?

    若城中百姓皆闭门不出,那他们如何领赈灾粮?又如何去拜佛得丹丸呢?若是知州之命,又是以何种缘由才不允百姓出门的?

    这些个疑问犹如奔腾的洪水,一齐向冯允清涌来。

    几人探查了好几条街道,却仍未寻到一人,只好先行往知州府去。

    尚未到知州衙门,便听见一阵嘈杂之声,好似全城的人皆聚集在此,你一言我一语,不知在商何事。

    载着这群杂音,一行七人终于一路辗转到了知州衙门。门吏见这群人如此架势也不敢多言,只问句个来路。

    李阁青掏出腰牌举到左侧门吏面前,扬声道:“朝廷来的,唤你家大人滚出来见我。”

    门吏见她虽是个女子,但样貌气质皆不输一般男子,心中暗暗揣测其人身份必定不一般。

    其实,从京城来滁州赈灾是李阁青向永靖帝自请而来的。那时永靖帝正为李明承整日无所事事而焦心,于是顺口命李明承随同李阁青一行,来滁州赈灾,盘算着此行李明承也能锻炼一二。

    因滁州正值灾患,唯恐乱象频生。太后知晓此事后,怕李阁青与李明承遇险,便又令沈玄也来滁州一趟,一路上定得保护好李阁青和李明承。毕竟沈玄是在军营里待过几年的人,并且那年军中将士受俘,是沈玄单枪匹马,前往敌营中将这二三十人给救出来的。那时,沈玄才十八岁。

    赈灾粮队一日行径路程自然比不上单人骑马所行之途,且恐有匪盗,几人便听了太后之言,先行骑马往滁州去,也能先探探滁州灾患的虚实。

    那门吏恭谨答是,便回身往衙门内去了。

    少顷,一位身着绯色官服之人随着门吏一道露面。他面容含笑,行至阶下,屈身行礼。

    经由他口,他乃滁州通判谭成。州中之所以戒严是因州中百姓有到寺庙中拜佛求丹,因此丧命之人。州中赈灾事务繁重,知州如今忙于水患之事,分身乏术,着实无力再去探查十方寺中何人行祟,遂呼吁百姓莫要再往十方寺去。

    但此事并无甚用处,城中仍有前往跪拜之人,且不再少数,而后又死了好些人。知州这才下令,命百姓闭门居家,非领赈灾粮之时,不得出门。而领取赈灾粮之时,会有官兵专门带路,以免百姓捡漏,又去十方寺。

    谭成带一行人往衙门内去,静姝与卫泉并未跟进衙门,而是站在门口,守着几人的马匹。

    李阁青与谭成并肩走着,听了这一番话,她心中好似消了几分疑虑:“原是如此缘由,看来我们还差点误会知州大人。”

    蔺明轩冷眼瞧了李阁青一眼,比起平日里的森冷,他眼下的面色并不算好,就差将“蠢货”二字骂出口了。

    本以为李阁青如此天真就算了,冯允清倒还忘了志在木匠的五皇子。

    只听李明承道:“喔,原是这样,我们还以为知州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正想着要在此行结束后,呈给圣上的奏疏上记上一笔呢。”

    这二位洋洋洒洒两句话就将他们一行人的猜测交了个底,却不想沈玄心更大。他好似没听见他们的谈话一般,歪了个道,去逗狗了。

    冯允清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跟着谭成往里走去。绕过影壁走到院内,乌泱泱的一堆人挤在院中,找不到一丝缝隙。

    一位同样身着绯色官服,两鬓斑白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台阶上讲话。冯允清猜想,他应是滁州知州薛镇。只见他言辞激昂,语气诚恳,看模样应是一位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

    他正说着十方寺之事,呼告百姓莫要搞什么封建迷信,世间无鬼神,天子怜万民。后又说明朝廷赈灾粮一事,规定下领粮时辰与数额。

    底下的百姓皆侧耳细听着薛镇之言,无一人有所异议。他们眼中皆闪着希望,好似面前这人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在他们眼中,薛镇的的确确是一个清廉好官。

    薛镇言罢,正欲回头拿上头下发的文书。他方转过身去,却一个重心不稳,当场倒在堂前。

    百姓们见薛镇倒地不起,皆是面露担忧之色,口中唤着知州大人,一齐围了上去。最内里的人将薛镇小心翼翼地扶了起来,一旁的医师好不容易才从几层百姓中挤了进来。

    他蹲下身子,在百姓们担忧的目光中给薛镇把脉,斟酌片刻才道:“大人晕倒乃劳累过度所致,诸位不必担忧。”

    闻言,在场百姓皆松了口气,感动道:“知州大人真是一个好官,这么些年为我们滁州百姓尽心尽力,无有不全。”

    诚然如是,当年薛镇才上任时,滁州城中便起过一次涝灾。那时薛镇每日都光着膀子,在河道里协助百姓清淤,而后又帮着田农耕地插秧。

    当年此地还因河道常年积淤而无法与其他地方互通有无,成为江南富饶之地最为贫苦的州府。可薛镇上任后,出谋划策更改河道,焚膏继晷为百姓规划农田作物,开创鱼田。起初常因经验匮乏而亏本,皆是薛镇自掏腰包填补上的。而后此法成熟,使得鱼稻共生,他却也不取百姓分毫。

    谭成走过去,查看了一番薛镇的情况,见他并无大碍,又遣小卒将薛镇背回房中,按医师所开方子煎药。吩咐完此事后,随后又帮着发放赈灾粮食。

    李阁青见这些百姓对薛镇如此关切,且对他尊崇有加,疑道:“这薛镇看起来也不像是什么贪官污吏啊。”

    蔺明轩摇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

    李明承反道:“不管他心思如何,至少他也是为滁州百姓尽了力的。我方才听百姓说,他在此为官已然八年。这些年中,百姓有难,皆是他身先士卒。且这薛镇平日里极为亲民,但凡闲暇有余,便会帮着百姓插秧割草。这样的人,既然已为百姓尽力如此,又何须揣摩他是何心意?”

    李明承此言虽不近人情,不求过程只看结果,却终究有几分道理。毕竟,好些将百姓挂在嘴边的,却也不见他做过几件实事。

    谭成将事务安排下去之后,又忙里忙慌地来接待几人。

    “各位大人,从京中来也赶了好几日的路罢,下官在官驿为几位大人安排下了房间,还请几位大人移步前往。”

    谭成在前引路,又道:“诸位大人也看见了,知州大人他这几日既得为修理河道之事费心,还得为每家每户安排赈灾粮食。着实是劳累过度,身体不支。大人也可先行在驿站歇息一晚,若有要事明日再议也不迟。”

    李阁青点头称好。

    几人跟在谭成后头,绕过一条街,才来到官驿。此处与知州衙门隔了一条街,院内守卫皆是带刀兵卒。

    谭成走在前头,唤来一女使,令她招待好贵客。

    看衣着气质,这女使应是此处管事的。她礼貌一笑,朝李阁青一行人施礼道:“几位大人安好,婢子名唤长济,大人们有事皆可唤我。”

    谭成点头道:“好,你先带几位大人前往房中。”又对李阁青一行人道,“衙门那边还有不少事务尚待处理,下官先行告退,还请大人见谅!”

    李阁青点头摆手道:“好,你先下去罢。”

    谭成抱拳辞别后,正要出门,却迎面撞上沈玄。接着是几个持刀小卒,跑过来半跪在谭成面前,“大人,方才我等见街上有一身份不明之人......”

    谭成回身,见沈玄站到了李阁青身侧,嘴角挤出一抹笑来:“原京中来的贵客,是他们有眼无珠,冲撞了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沈玄只道:“无事,下去吧。”

    谭成这才招手令小卒起身,而后出了驿站。

    女使长济目送着谭成离开后,又抬手请一行人往二楼去,给他们排好了房间。

    冯允清与沈玄住在楼梯右侧两屋内,李阁青、李明承和蔺明轩住在走廊跟前,静姝和卫泉住在最内侧两间屋子。

    长济走前,冯允清还问了一楼是否有人居住。长济只答,一楼无人,只是楼下窗前多有草丛,眼下虽时至秋日,然细小蚊虫仍肆虐横行,恐伤了诸位大人贵体。

    冯允清笑道:“原是如此,劳烦女使了!”

    长济温婉一笑,又道:“大人若有他事,尽管吩咐。”

    见长济下楼后,冯允清敲开了沈玄的房门。他一副劳累至极的模样,恹恹地靠在门框上,歪着脑袋斜视着冯允清,调笑道:“冯大人,这还没到晚上呢,何须如此饥渴难耐?”

    冯允清回首低头望了一眼楼下,恰对上长济的目光,她旋即回过眼来,小声道:“别装了,今日你在知州衙门,有何收获?”

新书推荐: 初会 [综主fgo]论云雀振翅高飞的可能性 怎敌她媚色撩人 海风与浪花 [杂物箱]阅读指南 猪被白菜拱了 重返人间 远川犹在 七年滋养 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