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黑山见月 > 庆历十年

庆历十年

    张意之骤然睁开了眼。

    梦里的一切犹如身历,只是停留在最后熄灭的那一刻,她不辨黑天白日,只隐隐约约记得那个模糊的身影和最后微不可闻的“好”。

    而外面天色已经大明,她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层薄薄的被子。

    佘氏在她的身边,撑着头小憩。

    人短短的一生不能由简单的几行文字承载,而历经了她的前二十岁就如同自己沿着她的轨道,又活了一遍,梦中种种像是被窒息在水里,以至于想起,那切肤之痛和内心煎熬那样清晰。

    她百般求解,没有故人托梦,却在这么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得以如愿以偿。

    她眉目微动刚想要掀被子,佘氏先惊觉下睁开了眼,她眸一转,看向已经醒了的张意之。

    张意之与她对视,又很快移开目光。张意之以为她会质问自己,但是没有。相反,她的眉目之间仍旧是母亲望着自己女儿的爱意和担忧,她轻轻说道:“你醒了?你已经睡了一个晚上一个上午了。”

    “既然知道会过敏,为什么还要吃呢?”这一句话很轻很轻,不知道到底是在问谁。

    她确实存了试探的心思。

    阿玉虾仁过敏,她从小绝不会吃这些东西。

    张意之实则已经察觉那晚上的粥是试探,更何况她来到这里,本就继承了张意之的回忆与体质。可是她不忍心再假意将一个母亲殚精竭虑的爱念蒙在鼓里,她不善于欺骗,更不想亲口告知,于是便干脆饮之、证之。

    她轻轻闪烁了一下睫毛,看着眼前这个母亲,轻声,声音沙哑。

    “我……”

    “我想知道,”她终于在此刻鼓起勇气来问,“您为什么要突然给我换字,还是……还是这么两个字。”

    “因为你既不是我的子礼,更不是我的阿玉。”佘氏缓缓说道,张意之看着一直蓄在她眼角的泪珠慢慢凝聚,滑下。

    “你是先公在世时起卦请来的孤魂,你是张之玉。”

    张意之如同被人敲响心钟,前后通透又带着一丝颤抖,她面色一白,却又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您说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阿玉出生时就是太子妃吗?”佘氏却轻声打断她,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知道。张意之曾翻看过张演之的文稿,也从张阿玉的梦里知道。两人出生之时,天降祥瑞,国庙中起卦,言凤命。

    所以陛下亲自赐旨,光荣无限。

    张意之没有直接开口回答,可是佘氏从她的眼睛中看到了答案。

    她在张意之的注视下摇了摇头,悲伤充斥了整个面孔。

    “不是的,他们兄妹出生时,是一个雷电交加风雨大骤的夜晚,因为难产,我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还是生了一整个晚上才勉强生下他俩。”

    “这样的命数,算不上祥瑞。”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先公为了保住张家,偷梁换柱,补天卦,请神明,自愿折寿改了这两个孩子的生辰。”

    佘氏攥住了张意之的手,她的力道那样大,好像想要张意之牢牢记住一般。

    “他的本意不过是不至于让荒谬没有根据的假话和猜测折煞了张家的根基、也让忌惮张家已久的帝王抓住把柄。可是,既然那生辰都是假的,天命又怎么可能是真的。国庙一签乃是伪造天命,他们心怀不轨!你明白吗?”

    佘氏吐气如丝,用尽了所有力气都在颤抖。

    张意之感受到她的颤抖,用另一只手覆轻轻盖在她的手上,陈说苍白无力,可其中艰险与恨意只有局中人身兼历险。

    张意之被她的话震惊,一时间忘了反应,只是抓住她的手凛声问:“您是说……这一切不过是个局而已。”

    “可是会不会是因为先皇对张家的猜忌,借此埋下的伏笔,利用所谓‘天意’,要不就彻底铲除,要不就拉拢所用。”张意之低声说。

    这些能够预想到的,是张甫为了保全张家不得已为之——陛下忌惮张家久矣,便是利用命数这个说法叫张意之嫁给太子巩固皇权,也只是以退为进的法子。可最终人算不如天算,这个法子保全了张家二十年不到,风雨漂泊里仍旧还是被斩于刀下做了市井魂,却牢牢束缚住了兄妹惨淡薄凉的一生,甚至无名惨死。

    “绝无可能。”佘氏面色凝重,她如此笃定正叫张意之惊讶,却听她又说,“那是因为陛下、皇家,同样是那年签文的受害者!被篡改了天意,用卦象浑水摸鱼偷梁换柱……我所知不多,只是听闻皇宫中有一则很久之前的传闻,先皇后之死有异,动及国本国嗣。”

    她压低声音:“可是没过多久,宫里就传来消息,要将年仅三岁的太子送出宫去送到国庙为国祈福,且归期未定。”

    这跟罢黜并无区别,甚至更像是无形的迫害,比起平安活着回来,那个小小的孩子更有可能就此暴毙于风雪。沈晏清回来本是个意外,沈江鉴十年后宫无所出,不少大臣上奏弹劾,甚至又抢头于殿前的,沈江鉴不得不将他从国庙又接了回来。

    真是戏剧极了。

    佘氏说到此处,从衣袖中掏出了一个小锦囊。

    张意之识得它,那是张意之亲手给张演之绣成的。

    青翠之竹、霭霭雾石。

    张意之的目光落在那小锦囊上,听见佘氏缓缓说道:“这里面有三道天命,是先公死的时候留给我的。他叫我给你,在你危极惑终时候,便可解开。”

    “除此之外,他还留给我一句话:春华散尽,雾里横冬,演意绝,血脉断,双煞合,祸星坠,南向逢生。”

    张意之听不懂那句话,她接过佘氏塞来的锦囊,一同握住的还有佘氏微微发凉的一双手:“可是我,我该怎么确定什么时候危极惑终呢。”她轻轻问。

    “神会给你指示。”佘氏言语不详。

    她的手冰凉没有血色,她低下头含住眼眶里的泪水:“他知道你会来……我也知道……所以我静静等着春花散尽,等着我的一双儿女尽绝的那一天。”

    她将那只锦囊塞进张意之的手里。

    用十年策划一场随时可能到来的骨肉别离。

    张意之大憾,抬头望去,却瞧见了佘氏的满头白发。

    她好像真的一夜之间变得衰老,平添了几道皱纹。

    张意之伸手想要将她的皱纹抚平,轻轻说道:“对不起……”

    这一句对不起,含了千言万语,说不出口的千言万语。

    佘氏悲怆地闭上眼,喉中叹出一口沉重的气,她双手紧紧握着张意之的那只手,却轻轻往前一倾倒,叫张意之抬起的指腹落在了她的眉头上。

    两种截然不同的温度融合在一起,张意之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好像本就已经是这样的,本应该这样躺在母亲的怀里。

    *

    佘氏留给她的话,她一时参悟不透,不过头一句‘春华散尽,雾里横冬’却叫她想起昨日白天在张演之的书房摸排的时候在墙上看见的一幅画。

    她在床上躺不住,脑海中只隐隐觉得是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仔细想又只觉得脑袋疼,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本来佘氏前脚刚走嘱咐她好好歇着,后一脚她就已经穿上鞋从那个床上坐了起来。

    披衣而起,独自通过摆满兰花和各类绣草的长廊,向南转过一角就是那间书房。

    张意之关上房门,从里面锁好,穿过远近高低摆放着的书籍,径直来到了书房南墙边上。

    那里有一整面墙的书画,山水琉璃窗外是一大片丛竹,风过“簌簌”,影映南墙。

    张意之挨个打量那些字画,在一张面前停了下来。

    那张几乎占到了墙的一半的巨幅工笔画,寥寥几笔就把佘氏的温婉、张演之的挺拔和张意之的婷婷描绘的淋漓尽致。

    这幅名叫“南湘记事”的画作,任凭怎么看都只是一幅简单的亲子娱乐图。而张意之之所以会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它的题词小字:春花秋月何时了。

    什么人会在这么一幅亲情画上题这样的咒言呢……

    张意之思索片刻,手指慢慢摸上了那幅画,微微凸起的颗粒磨损着指腹,画的肌理在面上展开。

    可下一刻张意之猛地掀开了那画,居然在画的反面看见了一行题字。

    那是一行用特殊颜料写成的小字,只有在阳光下微微能看出水痕。

    “庆历十年。”

    张意之皱起了眉。

    她来来复复看,除了那一句话,什么都没有。

    而等她再看,那水痕竟奇异地消失不见了,她大吃一惊,想要伸手再看,却无论如何再揉搓也不能显现分毫。

    大概是颜色不稳定,开封之后氧化所以挥发消失了吧,她皱眉想道。

    庆历十年。庆历十年是惊天泣地的一年,那一年发生的事情足可以写进整个大梁史册的正版头页第一条。

    看似毫无征兆的那一年。

    那一年张阿玉和张子礼刚满一岁。

    正是那一年,沈江鉴的亲兄弟,安王,沈江安,反了。

    也是那一年,陆氏以谋逆罪,全族抄斩,朝中动荡,大换血。

    ……

    是夜,张意之坐在一堆文献资料手账抄录之间。

    夜已经深了,书房里唯有桌上有豆大的一粒烛火随着窗隙吹进来的徐风跳动。张意之坐在地上,身边是两堆比她还高的书。

    翻开的纸张散落了满地,身上、地上,入目皆是墨色。

    她一目十行,搜查着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线索。

    可是诡异的是,除了简单的史实,她再也寻找不到丝毫有关的其他线索,既像是刻意的隐藏,又像是被人为抹去的一干二净。

    “哨呦!”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忽然在窗外啼叫一声,张意之舒展开紧皱着的眉头,将手里的手录放下捏了捏后颈。

    因为久坐而腰椎开始酸痛,她向后仰着,靠在桌子腿上,微微叹了一口气,也就在那时,她机缘下,突然抬头看见了被自己从身上解下来放在桌子上的那只锦囊。

新书推荐: 你怎么也是恋爱脑? 神女不是恋爱脑 仙姿遇色(初生儿魂穿版) 从此,幸运 逆生三重奏 久念 喜欢孩子自己生[GB] 朝暮之镜的忍者日常 NPC拥有玩家账号后 李归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