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卢美芳出来时,于红霞已经把早饭做好了,还给孩子们穿好衣服,洗了脸。

    她跟姜广军生的三个孩子,大女儿姜媛,六岁,小女儿姜欣,一岁半,儿子叫姜哲皓四岁。

    孩子们醒来不哭不闹的,乖乖穿衣服洗脸,姜媛还帮妈妈把被子叠起来。

    于红霞摸摸女儿的头,“去吃饭吧,奶奶给蒸了鸡蛋羹。”

    媛媛仰起小脸,笑了笑,“妈妈,奶奶真好。”

    于红霞心一涩,想说奶奶并不好,至少在梦里对媛媛这个孙女算不上好,可以说可有可无,她婆婆眼里只有大孙子。

    不过没发生的事,她不会对女儿说,孩子还小,以后会明白的。

    客厅里,鸡蛋羹已经端上桌。

    姜凤淑正拿着勺子分着,五个孩子都有,不过格外给皓皓多分了两大勺。

    “谢谢奶奶!”皓皓长得白净,笑起来脸蛋上有一对小酒窝,很是可爱。

    姜凤淑稀罕得搂到怀里亲了一口,“来大孙子,奶奶喂你吃,别烫着。”

    于红霞赶忙劝阻,“妈,你吃饭吧,一会还要上班呢,皓皓自己能吃。”她没急着上桌,抱着小女儿在一边喂蛋羹。

    不把这小的喂饱,她吃不消停。

    “奶奶,我自己吃。”皓皓现在听话,妈妈让他自己吃就说什么也不让奶奶喂。

    姜凤淑遗憾地摸摸皓皓的小脑袋,并没有勉强,在一旁看着,手上捏着帕子,时不时给皓皓擦擦嘴角。

    皓皓是她第一个孙子,都四岁了,她之前只看过照片。

    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招人喜欢,要不是头一次回来孩子有些认生,昨晚她非抱过去搂着睡不可。

    其实她喜欢皓皓,也不全是因为第一个孙子的缘故,还因为皓皓姓姜,是姜家也是她姜凤淑血脉的延续。

    这种看着自己终于后继有人的心情不是平常人能够理解的。

    李昌顺也喜欢皓皓,但他不善于言表,相比之下就没她这么偏执。

    卢美芳洗漱完,挨着李广成坐下,摸起个馒头狠狠咬了一口,她也不管两个孩子,只顾着自己吃。

    反正饿不着,她婆婆从来不分饭,但也不许谁多吃多占,一向公允得很。

    不过皓皓回来了,这规矩怕是要打破了,谁叫人家是宝贝大孙子呢。

    卢美芳耷拉着脸不说话。

    于红霞看了她一眼,这个嫂子可不是善茬,梦里就因为婆婆偏心皓皓没少对她冷嘲热讽,说她无病呻吟,回来白吃白住,把姜广军一个人扔在东北没安好心。

    慌言说一遍是慌言,说多了慢慢就成了真的,这大院里人都信以为真。

    连婆婆也怀疑起她回城的动机,时不时地拿话点她几句。

    要不是后来她怀孕,姜广军也回城了,她就要被千夫所指了。

    “妈,我也要吃鸡蛋羹!”

    大家正吃着饭,李广平也是姜广军最小的弟弟,扣子都没系好就打房间里跑出来了,嚷着要吃鸡蛋羹。

    不过今天没他的份,姜凤淑给五个孩子都分完了,“一边去,你多大了还跟孩子抢东西吃!”说完拍了他一巴掌。

    她手上力气大,拍得李广平直咧嘴,生气道:“妈,你有大孙子就不要老儿子了?”

    “没有我大孙那会儿,我也没多稀罕你。”姜凤淑毫不留情的怼了他一句。

    “我就知道我是多余的。”谁家不是老儿子吃香,就他家,吃饭都没人叫他。

    “你有这个觉悟就好。”姜凤淑凉凉的看了他一眼。

    于红霞“噗嗤”笑了,她实在没忍住,这母子俩一大早上就开始说相声,怪逗的。

    也是小叔子存在感太低,谁都没想起来叫他吃饭,不怪他生气。

    姜广军拿着刚买的油条打外面回来了,刚一进门,李广平就窜到了他跟前。

    抓起一根便往嘴里塞,还小人得志的朝姜凤淑晃了晃脑袋。

    气得姜凤淑恨不得再给他一巴掌,“你个小狼崽子,我平时少了你的?见吃的不要命,也不怕烫嘴!”

    李广平哼哼两声,没当回事儿。

    李昌顺老神在在的吃着饭,头都没抬,显然是习惯了这娘俩的闹腾。

    姜广军斜了弟弟一眼,这个浑小子,光知道吃,因为是老儿子爸妈对他并不差,他却总是不知足,庸庸碌碌的没多大出息。

    姜广军没搭理他,油条放到桌子上,洗了手过来吃饭。

    他昨晚没睡上多一会儿,天亮就起来了,扫完雪出去转了一圈。

    刚重生回来,之前的记忆有些模糊,四处转转熟悉一下,正好身上带了钱跟粮票,就买了些油条回来。

    平时个把月难吃上一回的油炸果子,姜广军买回来二斤,每人都能分到一根,没看连卢美芳脸上都露出了笑模样。

    “广军,吃完饭你是先去看你二姨夫,还是去知青办找人打听打听,把红霞跟孩子们的户口落上?”姜凤淑看着姜广军问,她知道于红霞是带着病退证明回来的。

    “先去看我二姨夫吧。”姜广军知道他妈想说什么。

    他二姨夫快退休了,别人不知道,他妈肯定得了准信,二姨夫退休后会让他接班。

    卢美芳咬着油条,眼珠转了转,看向于红霞,“二弟妹,你要回城吗?”昨天怎么没说?她还以为是回来过年的。

    不过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回城了?事先也没跟家里商量,还是家里所有人都知道唯独瞒着她呢?

    卢美芳脸色顿时不好了,“这没工作怎么回城啊?”

    于红霞刚喂饱了欣欣,被姜广军接过去放在腿上抱着,才准备吃饭。

    听了卢美芳话她笑了笑,“当然是按照政策回城。”多余的她没解释,也不想解释,她回不回城跟卢美芳有什么关系!

    “问什么赶紧吃饭,二弟妹跟孩子们能回城是好事儿。”李广成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几年病退回城的知青不在少数。

    卢美芳却觉得不对,老二两口子藏着掖着的,肯定是在搞事儿。

    再说于红霞跟孩子回城了,以后肯定要住在家里,那她两个女儿的房间不是没了?

    卢美芳还想再问点儿什么,结果一抬头,撇到了婆婆那张严肃得如同教导主任的脸,她吓得立马不敢吱声了。

    姜凤淑瞪了她一眼,警告道:“红霞是病退回来的,你出去少胡咧咧,晚上早点回来做饭,给红霞搭把手,别让她一个人忙乎。”

    卢美芳赶紧点头,表示不会出去乱说,下班一点早点回来做饭。

    姜凤淑这才放过她,转头又对姜广军道:“也行,先去看你二姨夫,你下乡这些年他一直惦记着你呢。”

    李昌顺附和着点点头,他那位连襟在机械厂运输队工作,是个有本事的,说不定有办法给广军也弄回城来。

    至于孩子们的户口,就算暂时落不上也没关系,家里养得起。

    他跟姜凤淑都是木器厂的工人,他一个月五十多,姜凤淑比他工资还高,一个月有七十多块钱。

    孩子没户口,吃不上商品粮,那就吃义价粮,现在不像头些年那么困难,粮食还是好买的,再说三个孩子都小能吃多少?大人嘴里省下几口就有了。

    于红霞默默喝着碗里的玉米糊糊,这情景她在梦里见过。

    不过又好像不太一样,姜广军扫完雪后并没有出去买油条,也没瞒着,卢美芳一问,便直接说了她病退的具体原由。

    卢美芳听完就说能帮忙,她娘家妹妹的大姑子女婿,在革委会是个小干事,有些门路,不过求人办事不能空着手。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他们也没多想,就把从东北带回来的蛇胆酒给了卢美芳。

    结果东西收了,事情却拖着不给办,他们又不好天天催。

    直到过完年户口也没落上,最后还是姜广军二姨夫找人帮的忙,送出去的酒也要不回来了,打了水漂。

    就这卢秀芳还经常拿出来说道,好像帮了他们多大忙似的。

    可能是听过她的梦后,姜广军有了别的打算,不想走卢美芳娘家的路子,因为根本走不通,纯属就是忽悠人的。

    其实她也不是非回城不可,姜广军不太会做饭,一个人在东北她不放心。

    可自从她因为救人生病错过高考后,姜广军就一想让她回城,说她虽然留在乡下复习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姜广军不敢赌,害怕再出现什么意外。

    就像这次,如果不是救人她肯定会参加高考,只要发挥正常,多半考上大学了。

    于红霞看过别人默出来的试卷,她要考的话能过本科线的,只是她这次病势来得太凶猛,把姜广军吓坏了。

    也是恢复高考后她就没日没夜的复习,临门一脚了,却硬生生错过了,她一时急火攻心,加上七年生了三胎,身体基础又不是太好,病来如山倒,人一下子就起不来了。

    至于病退证明,是她救的一个孩子家里帮忙弄的,那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当时要是再晚上一两分钟,救上来也活不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天气,孩子别说掉进冰窟窿里,就算在外面呆上半天也受不了,不过于红霞当时没想那么多。

    事后她想过,哪怕知道会耽误高考也会选择救人,她真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两条小生命在眼前消失而不去理会,那样她即使考上大学也会后悔一辈子。

    当年她十六岁就下乡了,开始时日子确实艰苦,近几年好多了,她跟姜广军已经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每年挣的工分足够分口粮的,年底结算时还能剩下几块钱。

    姜广军脑子又灵活,经常琢磨些生财小道,即使三个孩子了,他们家的日子也没说过不下去。

    不过要说多好也没有,他们插队的地方比较偏远,教育和医疗方面跟城里没法比,就像她这次生病,如果在城里完全可以早点去医院,而不是冰天雪地,走几十里山路,人抬到医院时都烧迷糊了。

    所以一旦抓住机会,姜广军宁愿自己留在乡下也非要让她带着孩子们回城不可,是真怕了。

    吃完饭,姜凤淑跟李昌顺上班去了。

    卢美芳没急着走,她拽住李广成胳膊,有些事情不问明白,她心里刺挠。

新书推荐: 罪恶深渊【刑侦】 蚊子精也要强取豪夺 卑微月婆,在线逃婚 重生后成了死对头仙尊 司命的命也是命 归冬 无慈悲 恐怖游戏,但开局抽中拼夕夕系统 记忆橱窗 晚风他曾拥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