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进展1

    阳春三月正是开创事业的好时节,赵灵兄妹二人拿到投资,立马开始加大马力修建厂房,找羊毛供货商供货。大明百姓虽多食羊肉,但是京城周边的百姓少有收集羊毛的,除非是一些贫苦人家因无钱买棉花拿来填充夹衣过冬。先前收集的千余斤是赵林专门找坊市里的肉贩以及城里的帮闲从附近县乡搜集来的,其中山羊的羊毛(羊绒)约有300来斤,绵羊的羊毛约有1000多斤,如今整个京城附近的羊毛都叫赵家买干净了。

    赵钟特地去找了东城货栈大街卖绒褐的贩子,提出请他们收集羊毛,西北的山羊所产的羊毛质量上佳。对于这些客商来说只要有钱挣他们是无所谓的,双方达成合作,客商就启程回西北,约定夏秋到货。赵钟觉得不保险,又从去岁订购赵氏布的北地客商处定下大量北地草原羊毛,不止羊毛,赵林还订购了一批羊皮。

    镇北王府和永嘉公主各自送了些人来,赵灵和赵钟一一面试,能送过来的都是有些能为的,这些人一来立马缓解了他俩的压力。从镇北王府出来的穆管事两天时间就办好了厂址的事。几个人去现场一看,这不就是惠济庄吗,去岁赵氏布坊找地方的时候,也找过这地方。太宗朝时定都元旧都作为现在的京城,那时候连年征战加上天灾,天南地北各处的灾民都往京城汇集,后来朝廷安抚,将灾民分散在京城周边,惠济庄就是其中一处。这地的土地不甚肥沃,庄子里的人一部分耕种,另一部分从事百业百工,能千里迢迢逃难走到京城的都是有些能为之人。

    长兴羊毛坊看中的这片地介于惠济庄和另外一处私家庄园之间,因为土地贫瘠乱石铺地,庄子面积又只有15亩,故此少有人问津。不过开羊毛坊倒是合适,这里地势略高,挨着济通河,赵灵看着面前的大河,“到时候可以修建一座水车将水引到坊里”,开羊毛坊水源是必不可少的,穆管事点头称是用笔几下,这是他最近跟着赵灵赵林做事后养成的习惯。

    赵灵他们以长兴羊毛坊的名义买下这里。地买下来了,接下来就是修建厂房,图纸赵灵早已经画好了,附近就有专门替人盖房的工匠班子,谈好价钱后立马开工,坊里做工的工人也是从附近村镇招募的。

    厂房建起一座就开工一座,一边建一边生产。赵灵前世60岁退休后,因为家族企业里几个侄子侄女搞内讧,她哥哥临终前特意将企业托付给她,她入住企业后从头学了很多东西,也曾下过车间。赵灵结合前世现代化的工厂管理理念,进行流水线式生产,并给每个工位核算工时,依据工时分配人手,节约人力。

    长兴羊毛坊如今总体分为四个模块,一是绒褐,这个主要是用山羊的羊毛(就是后世说的羊绒)做的,分为两个档次,一部分是100%山羊绒,另一部分羊绒羊毛混纺,掺的是绵羊的羊毛。二是地毯,这个主要是绵羊的羊毛做的。三是各种家常用品,毛衣袜子玩具等,这些有的是用羊绒做的,有的是用羊毛做的,价格皆有区分。四是羊皮衣服,两年以下的羊皮用来做袄子棉裤帽子,两年以上的和边角料就做鞋子。

    赵灵也不怕苦,大热天带着斗笠查看厂房修建进展以及工人生产状况,穆辰和永嘉公主没事过来溜达,看到厂房里虽然工人众多,但各司其事,井井有条,也不得不赞叹。

    永嘉公主指着图纸上的一处问道:“这个单独的区域是做什么的?”

    赵灵神秘一笑,“这里是新产品研发区域,至于做什么东西且容臣女卖个关子,殿下以后就知道了。”

    永嘉公主白了她一眼,故弄玄虚。

    赵灵和赵林的羊毛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京城旬报》也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版了。

    年后,雷首辅正式辞去首辅之位,接任《京城旬报》副总编一职。老爷子迅速搭起班子,提了左右两个主编,一个是宗室的一位郡王世子,这位是宗室里少有的才子,另一个是赵钟,他是临时搭架子,报社走入正轨,他就撤。

    三个人针对报社架构需要的人才特质和人数能进行了汇总,之后列出试卷,公开公正的对外进行招募。最终进入报社的十几个人里大部分都是秀才举人,也有个别的进士,家庭成分基本都是来自京中大户人家,还有有一部分平民和商户子弟。总之,结合岗位的需求,再审核应聘者的个人能力,人脉关系(这个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报纸,为报社服务),人尽其才。

    短短一个月,报社的班组就全员就位。十几个人的岗位竟然有上千号人竞聘,这可以说是今年开年以来京中最大的新闻。招募会在京城沸沸扬扬,再加上听说陛下亲任总编辑,连《京城旬报》四个字都是陛下亲笔所书,《京城旬报》尚未出版就已经火了,而且火的一塌糊涂。

    朝廷上下的官员,在野的贤者大儒们纷纷投稿。四月初一,《京城旬报》第一期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炉,第一日保守印了5000份,结果不到两个时辰就卖完了,几个售卖点后头还排着老长的队伍,雷老爷子甚是激动,大手一挥,再印10000,到了晚间又卖光了,还有许多人叫着没买着。第二人陆续印了30000份。这第一日买的主要是是京城的住户,有官宦人家,有平民百姓,有各家书院和国子监太学的学生,还有城中各家酒楼茶楼客栈。第二日一部分是头一日来买过的回头客,众人看过报纸觉得真不错,纷纷让家里再买,不光收藏还寄送给京城之外的亲朋好友,这一买就是几份十几份。左右一份报纸也不贵,六个大版面,内容丰富,才50个铜板。在上头发表文章的都是各派的大家,比如政事要闻是由已致仕的雷副主编和六部尚书执笔;律法板块多是刑部和大理寺、御史台几位京城内赫赫有名的中正官员执笔;人物风采一版,请的是翰林院和几位在野的大儒执笔;医学常识是太医院的几位御医执笔;连广告版面,那遣词造句也是朗朗上口、新奇别致。

    到了第三日开始,买的多是京城之外的各地客商,他们看过《京城旬报》后敏锐的察觉到这里的商机,纷纷下定。最后,《京城旬报》第一期一共卖出了72000份,这简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别忘了,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就是畅销的话本子印个千把册已经是买的不错了。当官的多爱附庸风雅,没事印些个诗集之类,互相送送,能印百来份就很厉害了。可以说,72000是一个报社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天文数字,这也是报社和所有作者的双赢。

    第一期光卖报纸的前就有3600两,再加上广告的收益900两,一共4500两,广告是按照一个字一两银子收钱的。不过扣除印刷成本,人员的俸禄,还有作者们的稿费,最后只盈利1580两,但这已是意外之喜了。原本几个编辑想着前半年怕是要亏损的,虽说亏的不是自家的钱,但那是陛下的钱啊,是的,经过讨论,报社的所有支出不走户部,走的是帝王的私库。大家还曾担忧,若是一直不盈利,报社不可能一直要帝王买单,那日后该何去何从呢。这1580两银子看着不多,委实是给了报社所有人一阵强心剂,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份事业上的成就感。

    广告版面真有人来洽谈,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当然一开始这些商家也没想着真能对生意有多大帮衬,他们图的是这报纸是陛下让做的,报纸的名字还是陛下亲自题的,自己家里又不差钱,要是能在报纸上出现自家的铺子的名号,就有一种跟皇家产生关联之感,以后把这份印着自家名号的报纸传给子孙后代也是一份传承。真正一心来打广告的只有赵灵和赵钟,两人分别给赵氏布坊和长兴羊毛坊连打一年的广告,这可是大客户啊,所以报社一合计给了很大的优惠。可以说第一期收到的广告费里,一大部分都是他俩贡献的,不过报社和客户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

    倒是有一个人是赵钟没想到的,就是二柱,“你来给柳氏木器行打广告?”

    二柱脸色微红,支支吾吾的低头嗯了一声,跟个小媳妇似的。

    恰好赵林也在府里,伸手捣捣他,咋一段时间不见还扭捏了呢,“二柱,你这打眼一看就是有事瞒着哥哥们哪,老实说”

    二柱咬咬嘴唇,支吾了半天,才说道:“钟哥,林哥,柳掌柜想叫我入赘?”

    赵钟赵林万全没想到,这事从何说起啊,“你仔细说说,怎么打广告还跟入赘扯上关系了?”

    “不是,不是,是这么回事”,二柱慌忙解释,“柳掌柜没有儿子,就柳青姐一个闺女,掌柜的几个兄弟想夺木器行,就要把柳青姐赶紧嫁人,然后再过继一个自家的孩子给柳掌柜。但是柳掌柜不同意,他一直想把木器行留给柳青姐,寻思着给招赘,前些天,那些人过来闹,还把掌柜的腰给闪了。。。。。。”

    二柱一通解释,赵钟、赵林终于明白了,感情这柳掌柜看中了赵二柱。一则,二柱人品可靠,为人踏实肯干,二则嘛,怕也是相中了赵钟的背景,自来男尊女卑,举凡入赘的,多是没什么本事或者家境贫寒人家的子弟,倘真是这样的人家,身后没有半分助力,还要靠柳家接济,待柳掌柜百年以后,怕是没人能对抗的住自己的几个兄弟侄儿,再则,入赘最重要的是看人品,倘是那等偷奸耍滑或者包藏祸心的,那就是引狼入室。二柱为人方正,身后更有赵钟这个当官的堂兄以及作为郡主的堂嫂,再有,赵氏族规严格,男子不许纳妾,确实是优质人选。这柳掌柜是借着打广告的机会想看看赵家如何反应。

    赵钟问他,“这是你的人生大事,你自己如何想的”

    “钟哥,我想入赘”二柱鼓起勇气说道。

    赵林一推二柱,“咋啦,看上人家木器行啦?”

    二柱脸刷一下子就涨红了,慌忙道:“不是的,钟哥,林哥,我,我喜欢柳青姐。你们不知道,柳掌柜和柳青姐对我可好了,我过生的时候,柳青姐特地给我煮了长寿面,还卧了两个鸡蛋,掌柜还杀了只大公鸡。去年冬天我得了风寒,是柳掌柜给我请的大夫,柳青姐给我熬的药,见我带的衣裳薄,还赶了好几天功夫给我做了厚棉袄。我长这么大,我爹娘都没给我过过生日,都是给我大哥还有三弟过的,我的衣裳都是捡大哥和我爹穿剩下的。柳青姐脾气也好,我觉着她像堂婶,钟哥,我打小就羡慕你和小妹,堂叔和堂婶从来都不吵架,你们家每天都高高兴兴。我打小就想,以后也要找个脾气好的媳妇,两人高高兴兴的过日子,再生几个娃。”哎,这就是三胎家庭里老二的悲哀,永远是不受宠的那个。

    二柱又道:“我不是贪图木器行,我是图柳掌柜和柳青姐的为人。再说了,我就算回乡下娶媳妇,我娘多半只看女方的嫁妆不看人,谁知道能找着啥样的;家里就那么些东西,以后分家我也落不着啥,倒不如我也不跟家里挣了。还有,木器行现在有难,我也想尽一份力。”

    要说二柱这孩子,真是个有心的孩子。打小爹不疼娘不爱,他家几代木匠日子在乡下很是过得,小时候想去学堂读书,她娘嫌费银钱不同意,只把他哥送去了,他就每天看他哥写字自己偷偷练,有时路过赵钟家,见赵父教几个孩子读书,他就坐在墙角偷听,后来赵父知道了就把他拉进屋,能学多少全看他自己。赵灵穆月改造织机,他跟着他爹身边学,没多久就会了,赵钟要北上,他爹和他哥嫌背井离乡不肯去,他立马跑去自荐。

    赵林拍拍二柱的肩膀,“看起来,咱哥俩,你倒比我先成婚”

    赵钟想想说道:“姻缘也好,入赘也好,都是大事,你得跟你爹娘商量好”

    “钟哥,我打算趁着天暖和回乡一趟”

    “也好,这样吧,到时候我叫两个家丁护送你回去,你顺便帮我带封信回去。你堂嫂封郡主的事,暂时先不要跟村里人说,我会在信里跟我大伯讲的”,主要是怕村里人仗着穆月的身份生事。

    二柱忙道:“钟哥,我懂”。

新书推荐: 从柔弱玩家到特级邪神 黑月光靠换装异能当女王 为苟命被迫和反派贴贴 被前世仇家倒追后 货与帝王家 第N次回档后反派翻白眼了[年代] 夫人她天天想赎身 好好好想见到你[破镜重圆] 星河黯淡物语 龙凤与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