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洋洋洒洒,倾盘落下 > 第 6 章番外自述

第 6 章番外自述

    我叫陈述。

    陈述的陈,陈述的述。

    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一个词语。

    记得读书的时候,就有过因为这个巧合,没少被人起绰号,可惜的是,我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失算了。虽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后面他们不再找我玩的原因。

    因为很无趣。

    我可以准确接收到这个是无恶意的,这只是类似于开启聊天话题前的“你吃饭了吗?”。或者说还可以认为这是羽毛未丰的小孩走向入世方向口所?的第一步,成不了“孩子王”,却颇有人气的象征。

    这些简单的“招惹”,最好的消解方法就是,不接招,那自然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关于这个,我还记得当时坐我后面的男生尤其喜欢叫,不管是他来问我问题“请陈述一下。”还是我去找他“你先‘陈述’。”,他都得说一次。

    他在别人因为我的无聊回应都热情退减时,他还是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反复说。

    关系好的同学问我,你为什么都不生气,这搁我身上转身一本书拍他脑门上,让他两眼冒星星。

    可这不是当然的嘛?

    因为只是一个词,引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花名又不是什么污言秽语。

    怒火?没有。这根本激不起我内心一丝波澜。

    这只是其一。

    会痛吧。又不石头做的。

    之后,他从小学同学到高中同学,仍叫着旧时的称呼,反倒是成了我换新环境不适之间保留的别有熟悉,感觉。

    相对被同龄人起绰号的烦恼,更烦恼的是就连老师都偶尔带头使用一下吧。

    比如在教某篇课文的生字,恰巧有“陈述”的组词,小小的发现,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里也是起哄一片的。

    再例如每当学生快要昏昏欲睡的时候,不是都会用那招嘛——找人站起来回答问题。大家慌张的惊醒,前半节课打的磕睡回答不了后面给出的问题。

    这时,他们就会形成一种默契“老师,让陈述先说嘛,她可是陈述呀,你不可以让她不说话的。”

    所以,她不得不预习,有种赶鸭子上架,受这些奇怪的理由受到的关注,学习成绩不紧不慢也稳妥推进。

    长大后,少见多怪的嚷嚷越来越少了。反倒怀念了起来。

    对于这个名字引起的小插曲,我完全没跟父母说过。如果要说,又要从何说起呢?关于这个名字的含义,我完全不知道我爸我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他们没说过,我也没问过。

    邻居们说你家父母真会图省事,尽管如此,但这是代表我存在的第一个实际载体。

    我很喜欢。

    喜欢的点,仅仅是因为它不容易重名啊。像是我遇到的人里“婷”、“诗”、“杰”等热门字的取名,重合率仅在一个班里就有可能有同号人物。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班主任人数点到时,还得加个后缀指代分清,比如同为小明,我是小明1号,你是小明2号;更不用说在一个年级层里,如果你有余暇或有兴趣的时候,也可以玩上一个大型配对游戏。与之相比之下,倒显得自己的名字有一两分的不一样的存在。

    但是呢,不知何时伊始,对这个名字厌弃之深,简直是时间一日不停它一日不止。

    陈述、陈述、请陈述一下……

    过生活像是上法庭审嫌疑犯一样,在法官要敲锤定论之前,有最后的陈述时间。这是最安静、最倾心聆听的时候。

    可这已经是犯错之后了。

    一点也不好。

    如果说,第一次学站立跌倒时,父母会欣喜万分告诉你这已经很厉害了,长大更不得了;第二次考试不及格,你怒斥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课本的道德劝慰你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切皆有可能,其实这会你已经有点感觉到它与现实的差异;第三次犯错,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你自欺欺人的沉沦……一声“对不起”,没关系也只在这里截止了。

    人言道,事不过三。

    更何况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没有人会愿意给你第二次机会。

    我不要这种机会。

    我不要陈述。

    我不喜欢陈述。

    这是我经历到了社会的毒打,重新对自己名字的解读。

新书推荐: 精灵村官基建史 塔塔精神病院 虫母她成了星际最强 珠玙 被系统欺骗后我重开了 殿下再爱我一次[血族] 顾舟的快穿之旅 世界之源末世(快穿) 戒掉你[蓄谋] 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