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小之辈

    大业六年春,正月。

    冬始逾时,寒气犹存,晨曦初露,微光初透,城犹沉寝,而城中高氏府邸则灯火通明,喧嚣满室,空中郁郁压抑之气。

    大厨房内所有灶台同时烧着,或烧水、或煎药、若熬糖、有备菜……一切有条不紊,各司其职,一盆盆热水端入夫人院落,又盆盆赤红端出。

    岑沭亦端着热水疾行而来。

    夫人院落的偏房是特意为怀孕的高夫人鲜于氏准备的产房,内有红幔庆运,壁上画吉祥联络。

    高夫人已为高家诞二子,皆大顺,而此子却迟迟未至。

    正逢阵痛间歇,高夫人寝于室,脸色苍白,额首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不多时,阵痛再次如浪潮般席卷而来,她的呼吸越发急促,在贴身丫鬟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起来,继续用力。

    里屋其他丫鬟更是不得闲,将一块块棉布揉进滚烫的开水中,然后拧干,帮高夫人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剩下的布料给高夫人取暖。

    刚行至门口,岑沭便瞧见出来接热水的人,忙问到:“娘,热水可足了?”

    正巧出来接热水的便是岑母,人称岑妈妈,是为高夫人接生的稳婆。

    稳婆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最初应形成于东汉时期。隋朝时期,稳婆做为一种职业已经开始盛行。

    本地境内,乡民以贡川“大儒里”为中心,建庙祭祖、人丁繁衍,基本沿习中原文化,孕妇坐草临盆、婴孩落脐炙囱,稳婆踪影,已随处可见,并且古代的大夫大多是男性,故能进入产房接生的只有稳婆。

    她也没想到,一场高热就穿来了古代,还有了个专职接生的稳婆母亲。

    穿来前岑沭正在读大学,学的还是助产专业,听着高大上,也被人戏称接生婆。穿越到古代,她又拥有了一个真接生婆母亲,也算是家学渊源了。

    岑母一入府便是为夫人接生,岑沭也是那个时候穿来的。

    她当时方五岁,岑母带着她来高府接生,她被暂时安置在下人房,却突起高热,烧得不省人事,大家都去夫人房里帮忙凑热闹,根本没人发现,再醒来已经变成换了芯的岑沭。

    顺利接生后,恰逢家主至交的夫人难产,岑母又立即被拉去帮忙,也幸好岑母被继续叫走,才给了岑沭反应和适应的时间。

    但岑沭也只能旁敲侧击地向府中丫鬟套话,丫鬟所知甚少,只零星打听到现今是隋朝,大业二年。

    离隋灭也就还有十来年,这高府还是在隋为官,危矣。

    后又遇岑母帮忙接生的至交夫人难产,岑母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让他们母子皆安,夫人和家主至此颇为信任依赖她的技术,遂欲收为家用。

    已近隋末,义旗频举,大乱方始,天下鼎沸。岑母又带着年仅五岁的女儿,为求庇护便想舍了自由,成为高府家奴。

    当时岑沭刚刚穿过来,她虽觉卖身隋官家为奴不妥,但人小言轻,更怕露馅,想着还有十来年,总能想到法子,遇到转机,也就没阻止。

    也好在岑沭没有自作聪明,在隋末乱世,就算是待在隋官府里当家奴,犹胜颠沛于外。

    更何况家主和夫人颇为看重岑氏接生的手艺,除了府中接生的事交给她全权安排,还时常安排她出门帮其他世交接生,岑妈妈甚至在权贵中接生出了名,凡有难产必客客气气来高府请岑妈妈接生。

    高府连带着跟许多权贵都有了正当往来的理由,也就默许岑妈妈平时接点私活。

    “差不离了,端了水就回院子里候着去,别到处凑趣。”岑妈妈开始赶人,岑沭只好悻悻地回夫人院里等。

    院子里高母坐于树荫底下,背直挺着,冰凉而湿润的指尖还露出不易察觉的轻颤。高母生产过,自然知道这又不是头胎,根本用不了这么久,多半是遇上了难产。

    立于高母旁侧的高大人伸手紧紧握着母亲微抖的手,不言语,但手上的劲却不小,似乎是试图给母亲些安慰,也让自己更冷静。

    岑沭和其他丫鬟们也默默地守候在夫人的院落,听从差遣。不时小心翼翼地为高大人和高母奉上点心、斟满茶杯。不过俱不敢多言,脸上也是布满担忧。

    整个庭院郁郁压迫之气,如一场无形之风。他们都在默默地等待着,仿佛在等命运的审判。

    而岑妈妈也面临命运的考验,但她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夫人这一胎,不幸遭胎位不正,稍有不慎就会失掉性命。

    还好岑妈妈经验丰富胆子也大,一摸便知因高夫人用力甚急而遇胎儿横位,让她平躺在床榻上,用热水温手后,伸入开全的宫口,先推胎儿,使其身顺直,让胎儿头对产门,并以中指探其肩,不使脐带羁绊。

    然后,再端以大厨房早已备好的汤药催之,复令高夫人直立努力生产,胎儿即顺生。

    俄有婴儿微弱,啼哭自室中来,以动风气。此声虽微而如天籁,响于老夫及家主之耳。

    “哇——哇——哇哇哇——”

    婴儿啼声彻庭,老夫人一下子放松下来摊在后婢身上,一旁的妾室们捏紧了手帕,尤其是那最得宠的张氏,眼中闪过嫉恨,却又拼命挤出笑容,嘴上说着吉祥话:“家主又得一麟儿,真是雄姿英发啊!”高大人听后更是大笑着: “说的好,赏,全府都赏,尤其要重赏岑妈妈。”

    领赏后,见岑妈妈还在偏房收拾,没空同她一道回去,岑沭便先一步回了下人房。

    岑沭和岑妈妈的房间在后院深处,最后一排后罩房的最里面一间,因接生有功,高夫人甚至破例在赏给岑妈妈的后罩房的旁边隔出了个小院子,还临近角门,方便岑妈妈出门接生。

    这间下人房也是所有后罩房中最大的一间,岑妈妈将其隔成一大一小,外侧是岑妈妈用的大的间房。

    其内除岑母所寝之榻,又有一老挝大红枝顶箱立柜为衣厢,紫檀锁箱子数枚,衣箱与床榻中间,置一脚三牙素八仙桌并两个三线绣墩,其前壁墙倚靠一红木三屉桌,上有瓷瓶一口,接生之书数本,一览即为主子所赐的金镶玉嵌宝盒一个,还有一个簸箕放着些针线碎布。

    里侧是岑沭所用小间,只放得下一张岑沭睡的矮榻,榻脚侧置有一个装衣物杂物的黄花梨木箱,房间的一角开了扇小门,通往隔出来的小院子。

    院子不大,只有十来个平方左右,置一石桌,旁边还堆了些柴,放着个烧火炉子,平时可用来做些简单的吃食。外侧还有几个石台,里面岑妈妈还亲手种了些做菜的辅料和常用药材。

    岑沭穿过来没多久,岑妈妈看她逐渐懂事就开始教她读书识字,这时岑沭才知道岑妈妈紫檀锁箱中所置何物——全是医书。

    岑妈妈只是一介稳婆,但却有许多医书,岑沭甚至在里面看到了《千金要方》《扁鹊镜经》《本草图》等眼熟的医药书籍。

    在外人看来,岑妈妈不过是个会接生的好稳婆,而对内,岑妈妈却教岑沭如何辨别药草、香料,如何把脉、用药、针灸等。

    还叮嘱岑沭,可以稍微显露这些本事,毕竟有一技之长的丫鬟才能得到重用。但只能言明为自学,万不能言是她教的。

    岑沭对岑妈妈的身世多有揣测,却不敢问,一是怕露馅,二是怕触及母亲的伤心事。

    岑妈妈多是用医书教导岑沭,对于家主赏赐的关于接生方面的书却不让岑沭多碰。

    在古代,稳婆并不受世人尊重,因为在古人眼中良家妇女不应该走街串巷赚钱银子。

    岑妈妈卖身给了高家,专替主子接生,又因接生活产率颇高,在高家饱受尊重,但去其他府邸帮忙时却免不了被说三道四。稳婆这一行,暂不说接生出了差错会丢掉性命,单就运气不好接触到主子们的阴私便会一命呜呼。

    岑妈妈自是不希望岑沭接下这一份危险重重的活计,日常出门接生也不会带着岑沭,但近来却逼不得时刻带着。

    岑沭才穿过来时年纪尚小,看不出容貌,但近年逐渐张开,鹅卵面,腮拧新荔,颊腻鹅脂,眼型圆圆如荔枝,水滴鼻下花瓣唇小巧艳丽,还有一颗小小的颊边痣。

    不笑时清冷疏离,笑起来还有一个淡淡的酒窝,似幽兰绽放,虽不言倾国倾城,亦是一美人。

    不久前,恰逢急产,岑妈妈半夜匆忙起身去别府帮忙接生。

    夜风拂过,吹散了白日的喧嚣,将平静铺满整个高府,树叶微微摇曳,却给这寂静的夜更添几分孤寂。

    除了外出忙活的岑妈妈,下人房一片安宁。

    小院通往岑沭房间的木门被轻而易举的撬开,竟有宵小从角门侧的围墙翻入小院,欲对刚满九岁的岑沭行不轨之事。

    不轨之徒蹑手蹑脚至岑沭榻头,俯下身来摸岑沭的小脸,见岑沭未醒,欲低下头来亲香。

    嘴正往床上之人白嫩的小脸贴去,岑沭忽而暴起,藏小刀的手往贼人下三路刺去,同时拿银簪的手往贼人眼睛刺去。

    岑沭原是睡觉轻,易惊醒,又逢岑母刚出门本就未睡熟,听到院中响动,不似岑母去而又返,便暗自警惕。悄悄起身,迅速地将岑母平时切菜用的小刀藏入袖中,又在首饰盒中取一锋利发簪藏于另一袖中,躺回了她的矮榻。

    当贼人摸脸时,岑沭忍住恶心,并未动弹,当其人以为岑沭未醒而放松警惕,低下头来时,岑沭才立即反击。

    贼人未料她不但没熟睡,还备有武器,虽尽力躲开仍被刺中。眼睛未被刺中,但眼尾处被狠狠地划了一道;下方更是只慌忙避开了重要部位,大腿却被插了一刀,刀都还栽在上面。

    岑沭趁他陷于剧痛之中无法阻止,灵巧地从他身下钻出,拿起床旁的瓦罐向他砸去。

新书推荐: 长相思之相思难忆 星际雨林走出来的赛博女中医 招祟 谁说骷髅不能种地 穿成炮灰的逆袭手册 身为作者如何养成“女主角” 小师妹今天又在混饭 《穿书后我靠演傻白甜攻略暴君》 簪娘的古代致富路 救世主赛道让一个疯批闯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