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

    武阳去淮安的时候,元祐帝还是一枚小豆丁。等到他长大了,从别人口中得知,武阳是如何受百姓欢迎的时候,他还是羡慕了。这种羡慕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厚重。

    有时候元祐帝就在想,他这个皇帝会不会有一天也能像武阳那般,被百姓捧在心里呢?

    他改革科举,让更多的平民有机会走上仕途;他发展海外贸易,提高商人地位,让家家户户有粮有肉;他取消了宵禁,消灭了北戎,收回了末河二十城,让汉地重新团圆。有这么的功绩在侧,百姓们应该是能记得他的吧?

    关于这一点,元祐帝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不过,一直到连王朝都不存在的很久很久以后,数万百姓送元祐帝的场景,还是依旧存在于书本中。

    还是那句话,你心中有百姓,百姓自然深爱着你。

    大概在武阳满十二岁的时候,兴宗便把淮扬诸事交给了武阳处理,而自己则在后面帮着把关。

    武阳知道,淮扬是她的封地。可封地是什么呢?自大楚立国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封地,所以武阳也不知道该向谁学才能管理好封地,她只好自己摸索着来。她想,让封地上的百姓们日子过得好一些,这事儿大概就成了吧。

    让百姓们过好日子,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论做起来,几乎每一任帝王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能把这件事完美地做好。

    没有别的办法,武阳便一步一步地从小事开始做起。

    百姓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安稳地活下去,有钱看病,有钱让孩童入学。

    于是乎,武阳在封地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取消了农税。

    淮扬是粮食产区,这里的百姓大多以种地为生。对于很多普通人家来说,农税就是他们一年之中最大的支出。没有了农税,他们可以多做几件新衣服,新鞋,可以吃上好的药材,可以为孩子多买几本书。

    至于因为取消农税而减少的那笔收入,武阳大手一挥:“增加商税吧。”

    商税也不是说增加便增加的,一个不好便会引起百姓的哗然。

    可武阳是谁?她可是被兴宗精心培养的一名政客,背后又有父亲兴宗,弟弟明宗和宋老尚书在出主意,她怎么可能会一下子便大跨步地增加商税?

    于是乎,天下间第一个,阶梯收税法,诞生了。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收入的高低来收税。你这个富户,挣得多一些,势必用到的社会资源便会多一些,那你就多交一些税吧。他虽然也是个商人,可他就是做个小本生意,养家糊口罢了,用不到那么多的资源,那便少收一些吧。

    武阳用这些商税,养军队,修城池,扩道路,看,最后还不是被用在百姓们自己身上?富户们用得多,自然交得也多,小商小贩们,用得少,自然交得也少。

    这一通算下来,农家不用交税了,小商小贩们交的商税还没有以前交的农税多,反而结余多了些,只有富户们交得更多了。

    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富户们享受到的更多的优惠。比如路好了,他们的货物也就更多更好了,比如大街上有人打扫了,愿意来他们店里的人也更多了,比如衙役的收入高了,干起活儿来更有劲头,商铺们也更太平了。

    如此说下来,富户们甚至比提高商税前还要赚得更多些。至于商税,他们是不在乎那仨瓜俩枣的,自然高高兴兴地交上去了。

    “爹爹,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对头呢?”阿昴越听越觉得熟悉,武阳在淮扬搞的这一出儿,不就是自元祐帝即位以后,在大楚全面施行的政策吗?

    当年元祐帝登基之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令,便是取消全大楚所有的农税,增加商税的名目,一点点地提高了商税。当时,各地的百姓欢呼雀跃,纷纷给元祐帝建长生祠呢。

    老四倒是想通了关窍,他笑着说:“这是兴宗、明宗、和咱们这位元祐帝联合起来,在拿淮扬做试点呢。”

    “别瞎说啊,不关我的事,我只是按照兴宗和明宗留下的话继续做罢了。”元祐帝才不会承认这些呢,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却又很乖巧听话的好皇子和好皇孙罢了。

    不过,管他当初是怎样的情形呢?结果最终是,百姓们受益不就妥了?

    取消农税是武阳去到淮扬封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

    彼时,她和朝臣们的关系还在蜜月期,其实主要就是朝臣们单方面在思念武阳。

    朝臣们是打心眼儿里觉得,武阳是因为碍于明宗回朝不好施政才被迫去封地隐居的。他们都觉得,武阳好不容易有个能实现雄心的机会,又是在人家自己的封地上,那就放手让她去做吧。

    所以,虽然取消农税这件事很大,朝中却难得没有指手画脚的人,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暗地里想法子帮忙。

    淮扬的农税就这样被顺利地取消了。至于其他地方,明宗说了,放心吧,很快就轮到整个大楚了。

    通过提高商税,武阳的手里有了钱,她不仅无须再用自己的私库填补淮扬的财政,接下来,她也能用这笔钱做更多的事。

    武阳要做的事,自然还是跟淮扬的百姓有关。

    取消了农税,又引进了良种,淮扬百姓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上极大的空虚。尤其是那些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人,他们好似一瞬间被抽干了精气神。

    以前,他们为了侍候田地操心了一辈子,担心不下雨,又担心下太多雨,担心蝗虫过境,又担心寸草不生。现在呢,麦种不仅粒粒饱满,还防虫。干旱的时候,武阳会派人去村里帮忙打井修渠,下雨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忙抢收。似乎,他们不用再那么地劳心劳力了。

    操劳了一辈子的人突然间闲了下来,农人们似乎老了好多。

    “所以,武阳大姑母做的,便是——”元祐帝话还没说完,便被阿昴给打断了。

    阿昴乖乖地举起手来,抢答道:“大姑奶奶肯定是组建了些文艺队,时不时地派他们去各个村落里演出,再在村里建些学堂,专门教农人们各种知识。”

    “这不都是后来,你做的事吗?合着你们祖孙三代是真的在拿淮扬当试点啊?但凡有啥新鲜的想法都现在淮扬试验一通,你是真的不怕武阳大姑奶奶来给你托梦啊。”老四那原本就对元祐帝有些嫌弃的心情,真是又成功地再攀新高峰。

    元祐帝抿了抿嘴巴,使劲儿搓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疑神疑鬼地说:“别瞎说啊,这事儿真是兴宗和明宗的主意,我就是顺着他们的思路在往下做,可别来找我啊。”

    说罢,元祐帝还小声地嘟囔道:“你们应该都见上面了吧。这是你们父女,姐弟三人的恩怨,可别拉上我这个小辈。”

    阿昴和老四皱着眉头,看着元祐帝发癫,他那神神叨叨的样子简直了,跟那摆大阵的神婆似的。好不容易在阿昴的安慰下,元祐帝才终于恢复了正常,关于淮扬地的故事也能顺利地被讲下去。

    也不需要多说什么,武阳后来做的事,也差不多就是阿昴刚才说的那些。

    武阳集合了一批街头艺人。有唱戏的,有杂耍的,有说书的,还有变戏法的,总之这批人一出现,那就跟赶大集似的,叽叽喳喳,热热闹闹的。

    这批人平时的工作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撂地儿赚钱。大概每月两次吧,官府就会将他们集合,去到各个村落里演出。去田间地头演出,是包吃包住的,还有不少的酬劳拿,所以很多艺人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至于说学堂,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实更像是集体活动中心。这种活动中心,如今在大楚那是随处可见,可在那个时候,却是稀罕得很。

    农人们对这坐落在村中的崭新房屋十分惊喜,再一听,这是安排给他们休闲娱乐用的,那就更是激动了。休闲娱乐是什么,农人们听不懂,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爱护这座房屋。

    这可是武阳给村里造的,说每个人都能使用的,是属于他们每一个村民的。不拘男女老幼,每个人都能进来聚会聊天上课。

新书推荐: 逃跑的新娘【无限】 锈剑 咸鱼躺赢从官女子开始(清穿) 影帝重生后想拿娇夫剧本 对照组女配绑定吃瓜系统后 顶流姐姐的诡异预知梦 恋爱脑女配的拳头硬了[八零] 谁说我喜欢他 暗夜潮涌 重生在先帝驾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