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寒潮 > 21  弗洛伊德

21  弗洛伊德

    何听文当时从基层调回市局之后,还回学校申请兼任荣汇交大犯罪心理学的讲师,作为学校里不可多得的优秀毕业生,荣交心理学院的老院长曾经邀请他回来带学生,但是何听文拒绝了,不过愿意多回来讲课,偶尔也做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讲座。

    浙大和荣汇交通大学有很多学术交流,11年的时候他来浙大做过一场如何化解原生家庭不幸带来的性格扭曲的心理讲座。

    预热的时候组织人导员悄悄提到这一次不仅仅是能加学分的心理熏陶大会,还会涉及到关于极端分子如何掩盖犯罪事实的一些侦察技巧并且还是一个帅哥讲师,所以当时报名的人是当年乃至徐音在校四年间人数最多的一次讲座。

    “其实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在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时同样重要,在一个人成长的阶段中,他们分别代表了先天和后天的两面,先天后天并不独立,他们不停在互相交叉影响,不停地打破重塑一个人的个性。”

    ...

    “人性基础是人的两个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分别是力比多和攻击力,这个破坏力是抽象的概念,比方说一个学者对于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可以说是破坏力。”

    开讲没多久教室里就已经坐的满满当当,徐音来得比较早,抢了一个前排中间位。何听文的讲座用了最新建的大教室,经常给老学究们开研讨会用的。

    今天讲台前面还摆了几盆绿萝,大概是刚从什么温室里搬出来,叶子鲜绿鲜绿的,冬天和煦温暖的太阳光洒在它的叶子上,夺目但不刺眼,好似是这个人带来了光亮一样。

    ...

    “所以理论上人的人格是可以被推测的,只要确定了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这两个因素,但是没有办法反推,也就是没有办法通过人格和行为模式推断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因为世界人口倍增,很多不同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都可以带来类似的相同的性格。

    这一part的ppt都看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那么现在的科技是不是能够从幼童的行为模式推断这个人有潜在犯罪危险,是不是可以从小把她圈禁...保护起来?”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其实在他幼儿时期已经基本形成,如果不是后天遭遇重大创伤和变故,肯定不会做出大的改变。

    可我坚持人这一生的变化并不可控,哪怕是这位同学所举的例子,大家也都知道过一些知名犯罪案件的始作俑者基本都存在父亲或者母亲角色的缺位,那我们也不能反推这样的孩子就一定会成长为罪犯。

    第一,所谓潜在犯罪危险并不可能精准预测,圈禁一个孩子,让他隔离社群是极端的,并不可取的手段,你们法学院应该也有这么个道理,比如事前防卫,哪怕满足了对象要素、手段要素和程度要素,但是防卫时间在发生暴力之前,这样的防卫是不是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

    当然不可以,这位同学所说的隔离方法的严重程度绝对和有期徒刑值得一拼,对于被隔离的孩童来说,首先当下他仅仅是有犯罪可能,而非已经犯罪,其次哪怕他犯罪,我国刑法也有刑事责任年龄一说,幼童的年龄绝对达不到承担犯罪责任的年龄。

    第二,犯罪行为是破坏力的外化,其动力源头是因为欲望聚集到需要进行破坏来释放的阶段,也有很多人的释放欲望的方式是内倾的、并不显山露水的,人是社会动物,如果社会这个群体没有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有时候只需要善意的指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下的破坏想法,并不需要从小把这种人隔离在社会群体之外”

    “所谓原生家庭的父母角色,是不是也可以被其他的人替代,那如果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存在,这个人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是的,由生理父母担任父母身份其实只是一个被世人都承认的观点,但说到底父母只是身份,身份是授予的,并不是天生的,父母身份可以被他人替代,同时父母身份也可以被寄托在其他生命之上,但是这个概念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第二个,关于这第二个个问题,我国有一套完整的福利体系...开个玩笑,还是这个观点,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成长离不开社群,这位同学问题里的孩子最终会怎么成长,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她的社群是一个比较平和的、有爱的社群,那么这样的孩子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性格缺陷,只要加以开导疏解是可以健康成长的。”

    她倒不是刁难人,自觉可能是角度比较刁钻。但是何听文都给出了温暖的美满的答复,讲台下大多数都是来混学分的小同志或者是理论派法学生以及对帅哥老学究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内容并不感冒,于是回答完这两个问题之后讲座继续到下一个专题。

    之后的内容好像蛮多人感兴趣的,几个精英分子围绕着法学理论还有犯罪心理展开了很多内容,有一些理科生报的法学,最后甚至还聊起了测量因子和统计公式,只记得有一个人关于掩盖犯罪事实提了一个更加古怪的问题,然而这个属于化学领域,所以被何听文略过了。

    这时候的何听文被一群学生围在中间,也不知道是对犯罪心理内容太过熟悉还是已经对人际交往得心应手了,面上总是挂着笑,一场讲座近四个小时,都没有冷过脸。

    “不枉我翘掉我的午睡来这一趟,帅哥真的好好看,好温柔的样子”

    “听说这位何老师还是警局刑侦支队的一把手呢”

    “但是不是太和善了一点,感觉像装的一样,徐音提的哪些问题他都没反应,都不会生气的吗”

    几个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徐音的位置离他们有段距离,她竖着耳朵,趴着静静地看讲台。

    这样的小天才是不屑于伪装的,徐音感慨道,套用那个大腹便便的商学老师的话来说,“心理学对现在的他来说是像爱人一样的存在。”

    何听文被簇拥着,绿萝被风吹得沙沙地摇,徐音似乎耳边响起这个人电话里面的声音,一样的温柔,只有她自己能听到的温柔。

    一瞬间她居然有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好笑。

    何听文让几个感兴趣的滔滔不绝的可以在群里面发言,他回去找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件放在群里面,时间紧张,这座学府里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人散的很快。

    徐音是最后一个走的,准确地说,是被何听文催着走的。

    “伤好了?”

    人是多元化的生物,人的欲望也一样多元化,有人希望靠论文评上职称,安稳度日或者捞点油水,有人希望借助他的关系结交人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人希望自己能有公安的关系,以后出事了“有人罩着”。

    他是无所谓的,但是这些人频繁的出现就让人有些烦不胜烦。

    社会里专心研究理论的同僚实在不多见,这也是何听文为什么会兼任讲师的缘故,他希望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传播给每一个感兴趣的学生,他希望能和人一起研究探讨问题,也同时希望在这些未成形的欲望载体中获得一些启示。

    也许小时候是被人推着走的,但是在选择学科上是他自愿的。

    ——起初只是想看看人性能恶劣到什么程度,但是没想到心理研究和精神分析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同时也教会他识别人类的情绪,比如能让他判断出来这些接近的人到底是带着功利目的还是热爱目的。

    “发什么呆?”何听文唯一推测不出的就是徐音的目的,他设想了太多种可能性,但最后反而让真实的结果变得模糊,为了不先入为主,所以何听文干脆不再研究什么,找回初心,坚持最开始的研究标本论。

    对于十来岁的徐音和后来做心理咨询的徐音,他总是有种割裂感,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直觉。那种警惕的眼神所衍生的人格障碍并不是能短期消灭的,徐音的电话咨询中出现异常思维的频率并不高,这么些年联系下来,他除了偶尔起到精神分析作用,反而有种看小孩渐渐长大的成就感。

    “好了,何老师讲得真好,收获颇多呀”

    当时如果有同学在场,大概会惊讶于徐音的语气,几乎没有人听到过她这样子崇拜和依赖意味十足的话,然而何听文却感觉平常。

    “事情才过去没多久就能这么开心了?”徐音意料之中,这种夸奖对于正气凛然的何老师完全没有杀伤力。

    “你说的,有些事情能忘就忘,重要的还是当下能做的事情,难道是年纪大了?怎么自己说的话自己还不记得了。”

    徐音这回答没由来的有些攻击性,但是很快反应过来,何听文说话肯定是有逻辑的,被勒索的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是登了荣汇日报的。所以一开始那句话应该是在关心人,于是她连忙收口

    “多亏了何老师,还是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不过还是有点怕的,最近在律所都不敢跑外勤了。”

新书推荐: 偏执财神的白月光飞升了 谁说青梅竹马敌不过天降 祝你是你 我去!我喜欢做菜! 海上的十六天 成为女王的狂热拥趸 穿成我推宿管后超神了 小可怜救赎计划[快穿] 天赋觉醒的我拯救世界[无限] 重生之漫漫修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