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回京

    午时三刻马上就要到了。

    数十个身着囚服的身影跪在地上,被五花大绑,头被压到不能再低。他们脸上布满淤青与血痕,其中还夹杂着一些稚嫩的抽泣声——这便是万恶的“反贼李敬亭同党”。部署一切的兵部尚书蒋友存首当其冲,此次西南之战的所有军官均未能逃过此劫,李敬亭一家妻儿老小也囊括其中。

    一旁地上躺着一具赤着上身、遍体鳞伤的尸首,脖子上有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是的,和前世一样,“李敬亭一党”不仅全部斩首,李敬亭的尸体也被搬来刑场,即将戮尸,然后与“党羽们”的尸体一同弃市三天。这是“反贼”应得的下场。

    群众们无一不往这些“反贼”们身上吐口水,发泄心中对“反贼”的怒气。红河湾大败,三万将士只剩两三千,这不仅是皇帝的耻辱,更是整个周国的耻辱。得知这一切始作俑者是李敬亭,没有哪个百姓能平息心中的怒火。

    大家其实并不知晓为何李敬亭会通敌,对此次事件始末,所知也不过监斩官宣读的两句模棱两可的罪名,但有几个民众又真想去了解详细始末?大家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矛盾的宣泄口。只消“反贼”二字,就足以激起民愤了。

    有些人紧握拳头,声嘶力竭地高喊“打倒反贼!”有的自行拉起标语,上面写着“李敬亭”三个字,打着大大的红叉。有的卖力地搬来垃圾,往李敬亭的妻儿身上砸去,每砸下去一记,都能引得四周一片高声叫好。

    午时三刻一到,刽子手们手起刀落,数十颗人头纷纷飞落,身首异处,血花四溅。群众一片叫好,高呼起“大周国万岁!”

    “反贼”一党被铲除,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一派皆大欢喜的景象。

    ……

    宫中。杨启光站在皇上面前。

    皇上在书案上支撑着脑袋,一脸疲惫,这些日子来的事情,超出了他这个“太平管事”活了五十多年来所有的负荷,好不容易暂时解决,他正想好好休息一下,但现在杨启光带来的一则劝谏,又令他的心拎了起来。

    “李敬亭通敌卖国,仅仅是将其满门抄斩,再杀掉几个这次战事的相关负责人,怕是远远不够啊。”杨启光一脸担忧的样子,循循善诱,“父皇还记得吗,当初为防辽东边患,三皇兄镇守期间,于铜州地区设立营兵制,卫所负责军籍管理与屯种,用于实际作战的是营哨军。营兵制不同于卫所制兵将分离,铜州士兵,无一不识李敬亭,他不光权力地位都超过铜州都指挥使,在那一带还备受军士拥戴,这波士兵数万之众,如果被他们得知李敬亭有谋反之心,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

    皇上惊出一身冷汗。当初,年仅十六岁的杨启志之国就藩,由于年纪尚小,不习战阵,皇上特派大将李敬亭辅佐,还将开国功勋后代、齐国公之女封为杨启志正妃,通过联姻巩固杨启志地位。结果杨启志太争气,履立军功,竟引发皇上疑虑。加上皇上后期对拥有实权的太子、北蔡王纷纷萌生出疑虑,终于找了个借口将杨启志召回西京。

    李敬亭势力远不如杨启志,这两年镇守东北,倒也相安无事,可是现在李敬亭既然有了“通敌卖国”之心,光是将其斩首,却留着铜州数万效忠于李敬亭的兵士,如何能行?

    这么一想,他立即拍板决定,命新任兵部尚书施捷派遣信使,将铜州李敬亭直接管辖的相关军队统统召回。

    杨启光循循善诱,一脸关心之态,不时偷偷瞄着皇上的脸色,知道“莲儿”教他的所有计划都开始走上了正轨。

    发展到这一步,剧情开始愈发接近莲儿前世了,因为“莲儿”和杨启光这一对“双簧夫妻档”,逐渐回归了。再次重生的莲儿,由于变身“王春华”,竟沦为一个被彻底撇开的角色。

    事态,终要像前世那样发展吗?

    王府。随从阿喜站在杨启志面前。

    “不出殿下所料,那两个指证李将军‘梦呓’的士兵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杨启志点点头,不说话。这两个士兵的结局,也许早在他们决定为杨启光卖命之时,就注定了。

    眼下,“李敬亭谋反事件”已成定局,这两个士兵的失踪再是反常,也不能成为给杨启光定罪的直接证据,更不可能改变现状、改变皇上与周国人民心中对“反贼”李敬亭的看法。

    杨启志捏着手中一枚刻章,眉头深锁。

    阿喜上前一步,忧心忡忡道:“刚刚,皇上还决定将李敬亭直接管辖的铜州军队全部召回京,可是现在陈韦二国正在对东北发起联攻,在这节骨眼上将所有大军班师回朝,可能会造成铜州地区彻底沦陷……”

    “我全都明白。”杨启志紧握手中的刻章,面露忧色,“父皇正在气头上,宁可让东北边境失守也要立即调回军队,可见彻底失去对李敬亭的信任,无论何人,此时出面劝阻都无疑是往炮口上撞,况且我与李敬亭相熟多年,对我这个儿子,他当初就不曾手软,如今只怕更不会留半分情面。”

    “那可如何是好?”阿喜也陷入为难。

    “先等抓捕阿富阿贵那边的消息吧。”杨启志来到窗前,望着窗外雾蒙蒙的远山,陷入深思。

    宫中。

    有个人却不像杨启志这样畏首缩尾,刚刚听闻铜州军队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就按捺不住,直接冲到了皇上面前。

    那是个年逾七旬的苍老的身影,也是前世频频劝阻杨启光提出的政策、最终被皇上强制“告老还乡”的冯太尉。

    “……即使班师回朝,至少也要等其他军区调兵过去了,才能将这波军队召回京,否则铜州将会面临彻底失守的风险啊……”

    皇上捧着那把“朱泥仿古”,这些日子来,头痛频发,看那神色,是真心不愿再听见这些劝谏的声音了。

    他按着性子,言语中已透出一丝不耐烦:“冯太尉,你的提议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些士兵太过拥护李敬亭,他们对我们周国的威胁可能比陈韦二国还要大!李敬亭这次通敌的消息一旦传入他们耳中,万一他们军心一乱,就地倒戈,这个局面冯太尉你能对此负责吗?等其他军区调兵过去了,万一他们已经倒戈了,可还来得及?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李敬亭通敌事件’的消息传入铜州之前,就召回李敬亭相关部队。既然李敬亭是周国的一颗毒瘤,听命于他的士兵,也很难说不是边境地区的毒瘤。”

    “可是这样一来,陈韦二国简直长驱直入啊……”

    “朕的决定,已经过多方考量。”皇上不愿再听到这苍老的声音,疲惫地揉了揉脑袋,虽然话语还带着几分尊敬,但神色已带着几分怒意,“你也看到了,朕这身体有些抱恙,不如咱们都早些歇息吧?”

    “臣以为关于班师回朝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冯太尉不死心,还想说什么,却被皇上打断了。

    “冯太尉,你为国家鞠躬尽瘁,数十年如一日,朕能体谅你十分不易。”皇上揉了揉脑袋,从椅子上站起,“即日起,朕准许你告老还乡,不必再操心国事。至于你儿子冯远征,宗人令这位置其实也不必专人专职,以后就由浦王兼任即可,你们父子俩岁数也都不小了,明日起一同返乡吧!”

    冯太尉大惊失色。

新书推荐: 拜师景元后天下无敌了[崩铁] 家破人亡后,我依然最强 HP命运的纺线(亲时代) [HP]格兰芬多日志 [综英美]试图在城市天际线谈逻辑的你是否找错了地方 大佬她拿了渣女剧本[快穿] 扭转人生 太子殿下他不对劲 我偷看了作家大人的大纲 我靠抽卡开公司[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