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

    楚员外府上。

    采薇拿着潘掌柜送来的名单,一个个数过去,眼里流露出失望:“小姐,潘娘子怎么才找了八个郎君。”

    “不是说一家有女百家求,没个上百也得几十吧?”

    乍听这话,楚瑜差点呛到。她的贴身丫鬟也太大胆了,这种话都能随便说。

    紧接着她想起事情始末,按了一下眉心。

    找上门女婿比说亲还难,样貌周全,人品不差的哪愿意做上门女婿。她们还是私下物色人选,更为不易。

    楚瑜接过名单,纸张质地细腻,一刀至少得百来文。

    上面的字迹大开大合,潘姑姑教过她写账册,她认得潘姑姑的字。想是潘姑姑使唤她夫君写的,夫妻感情很好。

    头一位郎君叫张淮,邻县的秀才,颇有才名。张父原在县衙做书吏,三年前过世,由他弟弟顶了差事。张淮叔父膝下也有两个儿子,年纪同张淮差不多。

    楚瑜看到这里,目光微顿。

    写着这些的字边上用朱笔画了个小圆圈。

    她明白为何作此批注,书吏五年一任,差事叫张淮叔父顶了,他任期一到定是先给自家人。猴年马月能轮到张淮。

    底下还写,张父和先头的典史同乡才谋得差事。现今换了典史,县衙各房的人肯定会变动,去闹也是无用。

    张淮未下场这次乡试,而是闭门治学。这里同样画了圈。

    楚瑜也对张淮侧目,差事没了,家中还有寡母幼妹。若是寻常人,定要下场一试,搏一把说不准能改换门庭。但乡试哪有这么容易?张淮虽有才名,却也还未及冠,再等三年说不定能考个榜末。

    这回考了不中,反而容易影响心气。

    他能不骄不躁很是难得。

    楚瑜不得不感叹潘姑姑的用心,张淮正是缺钱,张家又有他叔父一家在,依照此人心性,应是不介意做上门女婿。

    下一位叫薛临,年初中的秀才。薛父曾在县令门下做钱粮师爷,也过世了。薛临的秀才就是出了孝后考的。

    这里画圈,楚瑜想了片刻。

    薛临应该是早有下场的打算,因父去世才等到今年年初。底下写着薛家各房正在闹分家。薛临是薛师爷生前最疼爱的小妾生的,其他兄弟的眼中钉。

    家事正乱,他居然不受影响。也不错。

    余下几人情况也大差不差。品行上也都做了批注,不是人人都是君子,但都有可取之处。

    她一扫而过,停在末行——

    谢郎,京城人氏。

    上面只这几个字,她眼中浮现困惑。

    旁的人都是再三分析,这位谢郎寥寥几字也能和其他人相比?

    楚瑜看完久久未语。

    丫鬟采萍进屋添茶水,见状凑到采薇身边问:“采薇姐姐,小姐这是怎么了?”

    “潘娘子送名单来了。”

    小姐要找上门女婿的事,她们几个和小姐亲近的丫鬟都知道。

    采萍了然:“不知道小姐会挑哪位当姑爷?”

    采薇冷静地摇了摇头:“我和小姐一起长大,小姐的心思我再了解不过。”

    采萍:“采薇姐姐的意思是?”

    “这次找上门女婿是老爷和继夫人逼迫下的无奈之举,小姐本身未必想找。若是可以,小姐也想找一位心意相通的郎君。这上面的郎君,哪怕潘娘子精挑细选对小姐来说也只是将就。”

    “小姐是以大局为重的人,她肯定会仔细挑出最好拿捏的郎君。再派人细细考量他,保证能够为她所用。”

    “喜欢与否,对小姐来说只是奢求。这场婚事只是和老爷他们对抗的手段而已。”

    采萍倒吸一口凉气。

    再向楚瑜看去时,眼中多了几分悲凉。

    别的人家的婚事都是郎情妾意,两姓之好。而在小姐这里只能是冷冰冰的工具。

    采萍端着新倒的茶水过去:“小姐,润润嗓子。”

    楚瑜从愣怔中回过神来:“你来的正好,我要差事要给你。”

    采萍的视线隐蔽地扫过她手里的名单:“小姐有挑中的郎君了?”

    “挑?”

    楚瑜柳眉微挑:“不,我全都要。”

    采萍看了一眼采薇。

    采薇呆住。

    “还有采薇、采薇?”楚瑜道。

    采薇回过神:“小姐吩咐就是。”

    “你安排好院里的差事,让采萍几个大丫鬟分别盯着张、薛到什么郎的。至于最后的谢郎,我亲自去会会他。”

    楚瑜手指按在谢字边上,喃喃道:“娘也姓谢,只是现在没什么人记得了。”

    她看向采薇:“隔壁谢家,我记得有一脉就是在京城。”

    谢家门前。

    谢知珩两人站着,一个内敛,一个外露。神情中带着相同的诧异。

    谢家大门的朱漆掉得东一块西一块,活像是打着一堆补丁的旧衣。牌匾上的谢字偏旁上的漆金没了,成了射家。门口立着的两个柱子底下也被啃出缺口,风一吹木屑簌簌飞。

    陈复目光移向相邻的,富丽堂皇的楚家大门。

    “世、公子,你说是不是挂错了牌匾?那边才是谢家。”

    “再怎么挂错也不会变成射家。”

    谢知珩收了眼里的诧异,他猜到沂州的条件不如京城。但没想到差距如此巨大,到了这种程度重修宗祠的确迫在眉睫。

    陈复也是这么想的,对使唤他们的两个老翁都没那么计较了。

    推开门一看。

    他们从京城里带来的包裹四散在地上,里面的典籍、水晶镇纸、玉嵌香木蘸笔等都是公子惯用,侯府的物件,价值千金。

    就那么扔在地上?

    陈复脑子都快不够用了,这沂州谢家人疯了吧。

    谢知珩拿过油纸包的墨,递给站在檐下看着他们的老翁。

    “这是给公子准备的,”老翁的声音很闷,说着这话语气却连客气都没有。

    谢知珩微微蹙眉,礼貌朝老翁行了一礼:“敢问老伯姓名为何?”

    “谢平。”

    “我来沂州,京城应该递了信过来。谢伯,可否借在下一观?”

    谢平苍老的眼睛盯着他看:“你不错,等着。”

    他刚走,陈复压着夹杂怒火的声音说:“世子,我看这些人就是故意折腾人。何必对他们那么客气?”

    谢知珩比起生气,更觉怪异。沂州谢家本家人丁凋零,情况不乐观。可京城的定远侯府并未和本家断了联系,再怎么样也不会过成如今这样。

    至于谢家人对他的态度,他有所猜测。

    “这其中应有误会,你别急。”

    谢平拿着信回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孩。

    “信在这,”谢平推着两个小孩往前站,“我们这请不起仆从,公子有事就使唤这两个小子。”

    两个孩子看上去约莫八九岁,穿着干净的褐色麻布衣裳,神情紧张,动作拘谨。来时应该有人教过,僵硬地行了礼,叫了声公子。

    候府的低等仆役都不穿麻布。

    谢知珩面上不露声色,免得叫这两个孩子更加紧张,温声叫他们起身。

    陈复则是毫不掩饰的嫌弃,还使唤他们,两个孩子能做什么?这不是活脱脱怠慢世子吗。

    谢平带着两个孩子拜见后,将人安排在西厢,靠近后面主屋的院子里。

    陈复又想抱怨,谢知珩朝他摇了摇头。

    谢知珩展开信件,上面写着定远侯府派人来修宗祠,要这里的人好好接待,并未提及被派来这里的人的身份。

    果然如此。

    他不惊讶,陈复看懂了:“我说这谢家人怎么和疯了一样,原来是不知道世子你的身份。我们现在就告诉他们,看他们还敢不敢狗眼看人低。”

    “有理,再把世子之名扬出去。让沂州的巡抚、布政使、提督、知府都上门来一趟,他们得知有个流连烟花柳巷被参的世子在这。每人送几个美人过来,很快后院就都是人了。不缺使唤的,回头御史再参我一回不思悔改。我们就可以一直待在沂州了。”

    陈复想想那场面,手背上直冒鸡皮疙瘩。他果断改口:“我错了,世子。”

    “在这记得叫公子。”

    “是,公子。”

    谢知珩将信折好,收入袖中。

    陈复问道:“不先把信还了?”

    “不急。这里的人似乎没有理会我们的意思。这封信能让我们再找一趟人。”

    陈复这才发现,府里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找不着。就是不待见他们,应该也有来看热闹的人才是。

    谢知珩挽起袖子,捡地上的包裹。

    陈复看到就是一惊:“公子怎么能做这种粗活,快放下让我来。”

    “没什么不能做的,现下只我们二人。不需要讲究这么多。”

    陈复很固执:“那怎么行?”

    他压低声音,重复道:“你可是世子!”

    “行,”谢知珩无奈。

    ……

    “公子,帮把手。”

    谢知珩重新挽起袖子走过去,在沂州停留的时间不短。他们带来的东西也不少,根本不是一个人能整理好的。

    他们住的地方在后院的主屋,一踏进去,连陈复都察觉到不对了。

    接连的院落和成排的屋子,门窗紧锁,四周静悄悄,像是根本没人住。

    谢知珩眼中闪过了然,早先两位老翁来接他,他就想起侯府老人说的话。谢家本家在沂州那场洪水里死了不少人,没想到情况比他想得还严重。

    这谢家应该是连个能主事的人都不剩了。

新书推荐: 官宣2026 古乐恋歌 传闻她病弱无力 相爱五年 夏日骑行 病态依恋 梧桐渡 嫡女为君谋 穿越异界:从抄袭姐到歌曲天后 刀剑乱舞  割麦子的刀也可以成为付丧神吗